第122章 王世充称帝演绎只要演得真尴尬的是别人之闹剧(2 / 6)
>结合唐朝初年的战争格局和王世充在618年后的扩张势头逐渐受挫,表明他在义州等地的进攻未能成功,可以推测高毗的进攻并未取得显着成果,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三月底,高毗率军抵达义州城下。
他骑在一匹黑马上,手持长槊,望着城头守将冷笑道:“你若识相,便开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日,鸡犬不留!”
唐朝守将回应道:“高毗,你不过一介莽夫,也敢在此狂言?义州乃大唐疆土,岂容尔等染指!”
高毗大怒,挥槊下令攻城。
郑军架起云梯,开始猛烈冲击城墙。
城中守军早有准备,弓箭手万箭齐,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下。
郑军虽勇猛,但在唐军的顽强抵抗下,死伤惨重。
战至黄昏,高毗见久攻不下,心生退意。
唐朝守将抓住战机,率精锐骑兵出城突袭。
高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赶忙率残兵败退。
高毗败退数十里,损兵折将,只得退回洛阳。
王世充得知战报,勃然大怒,但无可奈何。
此战之后,王世充的扩张势头受挫,唐朝在中原的统治进一步巩固。
高毗的失败使王世充失去了夺取义州的机会,削弱了其在中原的影响力。
唐朝将领坚守义州城池的胜利增强了唐朝在中原地区的威望,为后续平定王世充奠定了基础。
此战之后,王世充的势力逐渐衰落,而唐朝的统一大业则稳步推进。
义州之战的胜利,成为唐朝从割据走向统一的重要一环。
然而,天下大势并未因此完全安定。
王世充虽受挫,但仍盘踞洛阳,虎视眈眈;窦建德、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也在暗中积蓄力量。
唐朝的统一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王世充因攻打义州失利,正蜗居在相国府独自郁闷。
王世充独自坐在相国府的书房中,眉头紧锁,手中握着一卷战报,目光阴沉。
义州之战失利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他低声自语道:“高毗无能,竟连一个小小的义州都拿不下!
如今唐朝步步紧逼,我该如何是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锦绣华堂的相国府,心中却满是焦虑。
自从称帝以来,他虽表面上风光无限,但内忧外患接踵而至,让他倍感压力。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侍从小心翼翼地禀报道:“陛下,东都道士桓法嗣求见,称有要事相告。”
王世充皱了皱眉,心中疑惑:“一个道士,此时来见我,究竟有何意图?”
但他还是挥了挥手,说道:“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位身着道袍、须皆白的老者缓步走入书房。
他手持一卷古籍,神情恭敬却不失从容,向王世充深深一礼,道:“贫道桓法嗣,拜见陛下。”
王世充冷冷地看着他,问道:“道长此来,有何要事?”
道士桓法嗣微微一笑,双手奉上手中的古籍,道:“贫道近日偶得一部奇书,名为《孔子闭房记》。
书中预言,陛下乃天命所归,必将取代隋朝,成为天下之主。
贫道特来献上此书,以助陛下成就大业。”
王世充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他一把接过古籍,迅翻阅起来。
只见书中有一幅画,画了一个男人手持一根竹竿驱赶羊群。
道士桓法嗣在一旁解释道:“相国大人,你看此图,杨(指羊的谐音),隋姓也。
一干(意一根竹竿),王字也。
王居羊后,已是点明相国(王世充)您代隋为帝也。”
王世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