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隋朝旧吏许绍归顺唐朝(3 / 4)

加入书签

重庆彭水一带)、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带)、澧阳(今湖南澧县一带)等郡县,集结这些郡县的兵力后北上,沿长江水道西进,经三峡进入巴蜀地区,再转陆路北上关中。

大致行军路线为夷陵、三峡、巴东、夔州、万州、梁州,最终到达长安。

许绍的行军路线充分利用了长江水道的便利,同时也借助了巴蜀与关中之间的陆路通道。

这条路线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也是连接江南与关中的重要战略通道。

许绍的归顺,为唐朝控制长江中游地区奠定了基础。

隋末唐初,长江流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许绍选择这条路线,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诚意。

此时,许绍骑行在马背之上,心中思绪万千。

他转身对身旁的副将说道:“天下大势,已非隋室所能挽回。

李渊乃我故交,素有雄才大略,今日我率众归唐,既是为天下苍生计,也是为自身谋一条出路。”

副将点头称是,道:“将军高瞻远瞩,属下愿随将军共赴大业。”

许绍微微一笑,挥鞭策马,率领队伍继续前行。

不久,他们抵达唐朝边境,唐军早已列队相迎。

许绍下马,整理衣冠,缓步走向唐军统帅。

他拱手行礼,朗声说道:“夷陵郡丞许绍,率黔安、武陵、澧阳等郡兵马,特来归顺大唐,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唐军统帅见许绍态度诚恳,立即派人快马加鞭,将此事奏报唐高祖李渊。

李渊得知许绍来降,心中大喜,立即召集群臣商议。

他对众臣说道:“许绍乃朕故交,素有才干,今日来降,实乃天助我也!”

皇帝李渊对许绍的归降非常重视,待许绍进入长安城后,李渊亲自接见了许绍,李渊对许绍说:“卿与朕有旧,今日来归,实乃天意。”

许绍感激涕零,回答道:“臣蒙陛下不弃,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大唐,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随后唐朝朝廷下诏任命许绍为峡州刺史,赐爵安陆公,赏赐金银布帛,以示恩宠。

许绍接到诏书,心中感慨万千。

他跪地叩,高声谢恩:“臣许绍,蒙陛下不弃,定当竭尽全力,辅佐大唐,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起身后,他对身边的亲信说道:“陛下待我如此厚恩,我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此,许绍成为唐朝的一员重臣,镇守峡州,安抚百姓,整顿吏治,为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李渊也时常在朝堂上提起许绍,称赞他的忠诚与才干。

两人的情谊,在乱世中愈深厚,成为一段佳话。

许绍被任命为峡州刺史后,尽心竭力,安抚百姓,整顿吏治,迅稳定了峡州(今湖北宜昌一带)的局势。

他注重民生,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使得当地经济逐渐恢复,百姓安居乐业。

许绍在唐朝初年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得唐高祖李渊的信任和百姓的爱戴。

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隋末唐初乱世中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官员。

《旧唐书》评价许绍:“绍有才干,为政清平,百姓安之。”

《资治通鉴》记载:“许绍归唐,高祖厚待之,以其为峡州刺史,封安陆公。”

许绍的一生,既见证了隋朝的衰亡,也参与了唐朝的崛起。

他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唐朝的统一大业增添了重要力量。

他的忠诚、才干和为民情怀,成为后世称颂的典范。

许绍的归降,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也是唐朝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步。

他的选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