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王世充口惠而实不至遭背叛怒斩隋朝旧吏(2 / 4)

加入书签

8年,隋炀帝遇害后,戴胄被王世充任命为给事郎。

不久,王世充欲篡位,戴胄多次进谏未果,被贬为郑州长史。

621年,秦王李世民攻取虎牢关,俘获戴胄,任命他为秦王府士曹参军。

唐太宗即位后,戴胄被拜为兵部郎中,封武昌县郎。

627年,任大理少卿,后因清廉正直被任命为尚书左丞。

戴胄在尚书省政务处理中表现出色,被誉为“唐朝开国以来最称职的尚书左丞”

629年,戴胄升任民部尚书,兼任检校太子左庶子。

杜如晦去世后,戴胄代理吏部尚书,后参与朝政,成为宰相。

戴胄在担任大理少卿期间,坚持依法断案,敢于犯颜直谏,纠正太宗的量刑过失,推动了唐初法治的完善。

他在处理政治关系时表现出高的政治智慧,能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戴胄的政治生涯和法治精神对唐朝乃至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大唐好法官”

,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公元633年,戴胄病逝,唐太宗罢朝三日,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道国公,赐谥号为忠。

正月初,隋朝将军王隆率领屯卫将军张镇周、都水少监苏世长等率领山南的军队刚刚到达东都。

隋将王隆我们在前文曾经介绍过,公元617年9月,隋炀帝杨广便派他率领邛崃(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以及黄州(今湖北省麻城市)的蛮族军队一同出征支援东都洛阳,哪知他竟经过了近一年半的时间才赶到洛阳。

王隆率军支援洛阳延误的原因,在史书中并无记载,我们现今分析的话,主要是由于隋末局势动荡、内部矛盾、军队士气和补给问题,以及他出不久杨广便被宇文化及弑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使得王隆的军队在行军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最终导致其直到619年正月才抵达洛阳。

这一延误也反映了隋朝末年统治的混乱和衰败,也是隋朝最终灭亡直接原因之一。

此时东都洛阳城中的王世充已将隋朝旧吏全部纳入自己的太尉府管理,其独揽朝政,无论大小事务,都必须经过太尉府;其他官署都显得冷冷清清。

王世充在太尉府门外立了三块公示牌,一是寻求有文学才能和见识,能够处理时务的人;二是寻求有武勇和智略,能够冲锋陷阵的人;三是寻求有冤屈,被压制无法申诉的人。

他的这一行为在外人看来,是在通过招揽人才、争取民心、巩固统治和扩大政治影响力,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和合法性。

然而,从接下来这一事态的展来看,他只不过是在装装样子,虚有其表的表面文章罢了。

估计王世充也没想到,他的三块公示牌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那么好,每天都有数百人上书陈述各种琐事,王世充只得硬着头皮亲自接见,仔细阅读,并热情地安慰他们,每个人都感到高兴,以为自己的意见会被采纳,委屈冤情会被解决,但实际上王世充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即使是他的士兵和仆人,王世充也用甜言蜜语来取悦他们,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予任何恩惠。

洛阳城中的隋朝旧吏马军总管独孤武都深受王世充信任,独孤武都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中的独孤家族,这一家族在隋朝和唐朝初期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

独孤家族与隋唐皇室有着密切的联姻关系,例如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就是独孤家族的重要成员。

独孤武都作为关陇贵族的一员,在洛阳城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他曾效力于隋朝,但随着隋朝的衰落,他也卷入了各方势力的争斗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