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李密桃林兵变被杀实乃死于自身的羞耻心(5 / 8)

加入书签

>

李密听后勃然大怒,斥责道:“李渊以我与周勃和灌婴之流并列,这是在羞辱我,我岂能忍受!”

李密之所以说李渊将他与周勃、灌婴同列是一种羞辱,是因为周勃和灌婴是西汉初期的名臣,曾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来在吕后去世后,他们联手铲除吕氏势力,拥立汉文帝,成为功臣中的功臣。

而李密则认为自己有着与生俱来的领导才能和显赫的家世,不愿意被视为普通的臣子,尤其是与那些在他看来是草根出身的功臣相提并论。

同时,他对李渊的安排感到不满和失望,认为这是对他才能和地位的贬低。

李密接着愤慨道:“谶语“李姓为王”

所示,天命在我。

李渊至今未能杀我,还让我东行,正说明我是王者不死!

即便唐朝平定关中,山东终将还是归我所有。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你是我的心腹,为何如此畏畏尾?若不与我同心,我先杀了你再走!”

贾闰甫泪如雨下,哭诉道:“明公您虽应图谶,但近来天时人事已变。

如今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强者称雄。

您初来乍到,谁会听命?自翟让之事后,众人都说您背恩忘本,谁还肯将兵权拱手相让?他们必会担心您夺权,反而抗拒。

一旦失势,何处容身?若非深受明公大恩,我岂敢直言!

望明公三思,只怕大福不再。

若明公执意如此,贾闰甫甘愿以死相谏!”

李密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拔刀相向,立即就要斩杀贾闰甫。

王伯当等人急忙劝阻,贾闰甫才得以脱身,随后他找到时机逃往了熊州暂且不提。

王伯当则继续劝道:“义士之心,不以存亡易节。

明公若执意东行,伯当愿与您同生共死。

只是此举恐无益于事。”

然而李密心意已决。

这个曾与李渊争天下的枭雄,终究难逃命运的捉弄。

稠桑之夜,成为他人生最后的转折点。

《旧唐书》记载:“密既负其才智,常怀觖望。”

这场惊变,不仅改变了李密的命运,也影响了唐初统一战争的进程。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二十日凌晨,寒风刺骨。

李密在稠桑驿馆中扣押了前来传诏的唐朝使者,将其斩杀。

李密终于还是撕下了最后的面具,再次成为欲与李渊争霸天下的枭雄。

按照李密的暴动计划,黎明时分,他亲率数十名男扮女装的亲信军兵来到桃林县城下。

唐初的桃林主要指位于潼关的桃林塞,即今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位于潼关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约60里(30公里)。

这一地区在春秋时期是重要的军事要地。

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曾在春秋时期派詹嘉驻守桃林塞,以断绝秦国与东方诸侯国的联系。

此外,唐初桃林塞隶属弘农郡华阴县东的潼关,这一地区在唐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唐玄宗时期,桃林县被改名为灵宝县,因为唐玄宗认为此处有灵宝符,与道教有关。

李密率众来到桃林城下,他神色自若地对守城官员说:“本官奉诏暂返京师,家眷欲暂居县城,请行个方便。”

守官见是光禄卿李密亲至,不知有诈,亦不敢怠慢,连忙开门相迎。

李密身后跟着数十名男扮女装的“女眷”

,皆着宽大裙裾,头戴幂篱(一种面罩)。

这些“女眷”

步履轻盈,举止端庄,守军不疑有他。

待入县衙后,忽闻一声哨响,“女眷”

们掀开幂篱,露出精壮面容,从裙下抽出利刃,瞬间控制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