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被李密蹂躏多次的王世充反将李密玩弄于股掌之中(4 / 7)
世充虽以布匹换得李密不少粮食,但东都洛阳人数庞大,填饱肚子只是暂时的,并不能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正在此时,他安排在李密军中的探子来报,称李密击败宇文化及率军返回之后,其麾下精锐之士与良马良驹大多在战场上不幸战死。
同时,瓦岗军士兵亦疲惫至极,且因长途跋涉、连续作战,不少人染上疾病,战斗力大幅削弱。
王世充听闻此消息后,便盘算着要趁李密军队这种衰败之态展开进攻,可又忧心己方军队人心不齐,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左思右想,他便心生一计,找来左军卫士张永通配合自己上演了一出蛊惑人心的“神剧”
。
左军卫士张永通按照王世充编导的剧情,在东都城中四处谎称自己接连三次在梦中见到了周公。
“周公”
指的是周公旦,其是西周初年的杰出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帮助建立了周朝。
他制定了礼乐制度,为周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被世人尊为“元圣”
,是儒学先驱,其思想和实践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世人的心目中,尤其是在古代封建社会,周公代表着智慧、权威和正义,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
因此,王世充利用人们对周公的敬畏和崇拜心理,编造张永通梦到周公的谎言,试图借助周公的神圣形象来增加谎言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王世充则立即进入这个自己编导的剧情,假装对张永通梦到周公之事很好奇,赶忙命人找到张永通前来向自己传达所谓周公的“旨意”
。
张永通来到朝堂后,面对群臣一本正经的说到:“周公说李密大逆不道,为祸四海,天人生怨,应当由王世充将军率领军队协助其攻打李密。”
此言一出,满城皆知“元圣”
周公评价李密不是“好东西”
,要求王世充引兵讨伐李密。
不仅如此,王世充还为周公在东都城中专门建立庙宇,每逢出兵之时,必定先到庙中庄重地上香祈拜。
同时,他又指使巫师设场做法,大肆宣扬周公想要让仆射王世充即刻讨伐李密,参与讨伐李密的将士将会以此建立功业,如果不立即出兵,士兵都会染上瘟疫死去,命丧黄泉。
因为东都城中的隋军士兵大多是楚人,迷信思想颇为盛行,听闻此等妖言邪语,皆信以为真,纷纷请战。
因地域文化传统因素,古代楚地巫风盛行。
楚地主要指的是古代楚国所辖之地,其范围在历史上有所变化。
最初楚地主要指的是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楚地在古代就有着浓厚的巫风传统。
从先秦时期开始,楚地的巫术、祭祀等活动就十分活跃。
例如,在楚国的宗教信仰中,存在着大量对自然神灵、祖先鬼神的崇拜和祭祀仪式。
这种巫风传统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楚人对自然力量有着较强的敬畏和信仰之心。
楚地的文化传承中,神话传说、鬼神故事丰富多样。
这些传说和故事通过口口相传、民间艺术等形式代代流传,不断强化了人们对神秘事物的关注和信仰。
比如楚地的神话中有许多关于神灵、精灵的故事,这些故事描绘了自然力量的神奇和威严,使得楚人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和相信神秘事物。
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隋末唐初,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