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被李密蹂躏多次的王世充反将李密玩弄于股掌之中(2 / 7)

加入书签

地。

赈灾现场人声鼎沸,尘土飞扬。

李密站在高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得意。

他转头对身边的贾闰甫说道:“此情此景,岂不是说明我们已经粮草充足,足以支撑我们的霸业了?”

贾闰甫却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回答:“主公,国家以民众为根本,民众把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如今,民众像潮水一般涌来,确实是因为粮食的缘故。

但您看看这乱象,有关部门竟然毫无组织、无纪律地放粮食,如此浪费,恐怕不是长久之计啊。”

李密微微一愣,心中有些不悦,但看着贾闰甫一脸诚恳的眼神,又说道:“贾将军,你说的这些我也在考虑。

但如今我瓦岗军刚刚立足,急需赢得民心,这粮食不也不行啊。”

贾闰甫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主公,我明白您的苦心。

但如此无序地放粮食,不仅会导致粮食迅耗尽,还会让百姓觉得我们瓦岗军混乱无章,失去对我们的信任。

一旦粮食没了,百姓散去,主公的大业岂不是会受到影响?”

李密听后,心中的得意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焦虑和不安。

他沉思片刻,终于说道:“贾将军所言极是,是我考虑不周了。

我会立即下令,整顿粮食放的秩序,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挥最大的作用。”

说完,他看向贾闰甫,诚恳地说道:“贾将军,你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我现在任命你为司仓参军,专门负责粮食的管理和放。

希望你能帮我把这件事情办好。”

贾闰甫见李密如此虚心接受自己的建议,心中十分感激,连忙拱手道:“主公放心,末将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有了贾闰甫的精心管理,赈灾放粮食的工作逐渐正规起来,到处散落粮食的现象也消失不见了。

前文我们介绍过,贾闰甫是历城(今属济南)人。

他原本是裴仁基的部下,在裴仁基与瓦岗军对抗期间,贾闰甫劝裴仁基投降李密,并成功促使裴仁基率领部队归顺。

李密对贾闰甫非常器重,任命他为元帅府司兵参军,兼直记室事。

不久后,在李密准备叛逃唐朝时,贾闰甫劝他不要这么做,但李密没有听从,最终被杀。

贾闰甫因王伯当等人的求情而逃脱,后归顺唐朝,并在唐朝任职,着有《李密传》三卷。

此外,贾闰甫在《隋唐演义》等民间传说中也有出现,被描绘为秦琼的内弟,虽然在正史记载中,贾闰甫在隋唐历史中可能并没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在小说中,他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故事性。

东都洛阳的隋朝军队多次被李密战败,又经历王世充兵变,城内将相之间互相残杀,因此,李密认为东都隋朝势力内部矛盾重重,战斗力锐减,李密目光望向不远处的东都方向,心中暗自思忖:“如今东都这副模样,内部自顾不暇,军队又有心无力,看来我很快便能将这东都收入囊中,成就一番霸业啊。”

想到此处,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些许得意的神色。

于是,李密对属下说道:“我觉得,咱们很快就能平定东都了。”

时光悄然流逝,进入九月,王世充动兵变已然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里,王世充展现出了非凡的权谋手段,已将大权稳稳地揽至自己手中。

掌握了东都大权王世充的做法却和李密的行为截然不同,他慷慨地给将士们放着丰厚的赏赐,使得这些隋末将士们士气大振。

同时,他还督促着手下人加紧修缮和制造各类武器装备,那忙碌的场景仿佛在预示着一场风雨即将来临。

在这一切的背后,王世充和李密一样,也不忘暗中谋划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