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丞相府升级相国府李家兄弟兵临洛阳城(3 / 6)

加入书签

剪纸是今铜川市宜君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而着称。

境内有玄奘手植娑罗树、彭祖故里、北魏石窟群、姜女泪泉、云梦山、战国魏长城、旱作梯田、福地湖、动漫花溪谷等景点,展现了宜君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宜君县还是中国共产党雁门支队活跃的红色革命老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窦轨我们前章已经提到过,他的治军方式不是严厉,而是严酷,被世人评价为“杀人魔”

稽胡利用黄钦山高地优势放火攻击向山上冲锋的唐军,唐军稍有退却,窦轨立即斩杀了十四名后撤的部将,随即提拔军队中的小校(小军官)代替他们的位置,重新整顿队伍再次出战。

窦轨亲自率领数百骑兵排列在步兵后方,下令说:“听到鼓声而不前进的,我会命令骑兵从后面斩杀你们!”

随后击鼓进军,将士们争先恐后地冲向敌人,稽胡射箭也无法阻止,最终窦轨带领的唐军大败稽胡,俘虏男女两万人。

这次战役,巩固了陕西边境地区的稳定,进一步打牢了唐王的统治基础。

前文我们讲过,唐王李渊为了牵制李密攻打东都洛阳的计划,派遣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以救援东都的名义东征。

公元618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率领着气势不凡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抵达了东都洛阳城外,在芳华苑驻扎了下来。

隋朝芳华苑,位于隋唐洛阳城之西,相距不到十里,是隋炀帝时期的一座着名皇家园林。

芳华苑,隋名会通苑,又名上林苑,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为了营建东都洛阳而下令建造的。

这座园林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精巧,还充满了神话色彩,象征着天之瑶池。

隋朝时期,西苑名为会通苑,后改称上林苑。

到唐初,西苑又改名为芳华苑;在武则天时,洛阳荣升为神都,西苑则随之被定名为神都苑。

芳华苑周回200里,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是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其地理位置靠近洛阳宫城(紫微城),外围有丘陵屏障,涧水、谷水和洛水流经其间,园中以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为中心,名为“北海”

,在湖中仿造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建造了岛屿,并建有各种富有神话色彩的建筑。

芳华苑不仅是皇家园林,也是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

隋炀帝本人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热衷于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

在他的支持下,洛阳成为了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创作交流。

此外,洛阳牡丹的人工栽培,就是从西苑开始的,牡丹的盛开成为了隋唐时期乃至现今的一大盛事。

所以,芳华苑不仅是一座皇家园林,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它不仅展示了当时皇家权力和文化的高度集中,也反映了隋炀帝对于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愿景。

四月,春寒料峭,大地已经逐渐在寒冬的余威中苏醒。

但洛阳城内外,却没有春日的安逸景象,这座曾经繁华无比的大都市,如今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之中。

唐军的营帐在芳华苑如繁星般密密麻麻地铺展开来,军旗猎猎,在春风中出呼啸之声。

士兵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刃,目光如炬,仿佛一头头蓄势待的猛兽。

李建成身着华丽的铠甲,头戴紫金冠,脸上带着自信而略显傲慢的神情,他坚信这座城市很快就会落入自己手中。

李世民则身姿挺拔,目光深邃如炬,透着一股沉稳与睿智,他对洛阳志在必得,但又深知其中的风险与挑战。

洛阳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