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真正的高手总会在冷静的思考后主动破局(3 / 4)
则留下来镇守原地,其要任务是严密防范来自河东方向的屈突通大军。
这支部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敌情,确保后方的安全稳定。
如此一来,李渊既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向关中挺进,又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后方不受敌人的威胁。
屈突通是隋末唐初的名将,以其忠诚和勇敢着称。
他的一生经历了隋朝和唐朝两个时期,为两个朝代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屈突通,奚族,祖籍昌黎(今辽宁朝阳),后迁居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他自幼性格刚毅,喜好武略,擅长骑射。
年轻时仕隋为虎牙郎将,后任右亲卫大都督。
隋朝时期,屈突通在隋朝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左骁卫大将军、关内讨捕大使等。
他参与了平定杨玄感叛乱、镇压农民起义等重要军事行动,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李渊起兵后,屈突通率军屯守河东,阻止李渊入关。
后来屈突通兵败被俘,投降唐朝,被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成为秦王府李世民的行军元帅长史。
他参与了唐朝的统一战争,包括平定王世充等战役,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屈突通在唐朝历任洛州都督、左光禄大夫等职。
贞观二年(628年),屈突通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被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忠”
,图形于凌烟阁。
屈突通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参与了多次重大战役,包括平定杨玄感叛乱、镇压农民起义等,为隋朝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在唐朝,他继续挥军事才能,参与了唐朝的统一战争,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屈突通不仅在军事上有所作为,还在政治上为唐朝的稳定和展提供了支持。
他的忠诚和正直,赢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尊重和信任。
屈突通的一生是对国家和民族忠诚的典范。
李渊召集军事会议后,留下部分兵力攻守河东屈突通谈,自己率领大军渡河西进。
他则亲自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继续向西挺进。
在西进的道路上,李渊所部可谓势如破竹。
先是朝邑法曹靳孝谟主动(今位于山西永济的旧蒲州城)和中潬(现今河南孟县一带)两座城池,表示愿意归顺李渊。
紧接着,华阴(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华阴市)县令李孝常也审时度势,将永丰仓拱手相让。
得到如此丰厚的“礼物”
,李渊自是喜出望外。
于是,他当机立断,派遣长子李建成与刘文静一同屯兵永丰仓,以此确保这批战略要地的安全。
李建成领命之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任务责任重大,进驻永丰仓后,李建成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应对来自潼关的威胁。
原来屈突通听到李渊西进的消息后,立即命令桑显领兵支援潼关。
李建成与刘文静商议,打算趁势攻克这座关隘,不仅可以削弱敌军的实力,还能为义军后打开一条畅通无阻的通道。
说干就干!
李建成迅集结军队,对潼关起了猛烈的攻击。
面对来势汹汹的唐军,桑显和起初还试图顽强抵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潼关守军伤亡严重,粮食物资逐渐耗尽,他意识到大势已去。
最终,在李建成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桑显和无奈选择开城投降。
就这样,李建成顺利地占领了潼关,并在此驻军守备。
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为李渊的西征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支持,使得唐军在战场上的优势愈明显起来。
此时靳孝谟、李孝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