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轨河西称王与薛举陇西称帝都是为了皇权帝业(4 / 6)

加入书签

,但其嗜杀成性,所到之处多有杀戮,对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苦难。

被史家评价为勇猛善战,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

他的起兵反隋,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建立长期政权,但对隋末唐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薛举起义后自称秦帝,立他的妻子鞠氏为皇后,儿子薛仁杲为皇太子。

他派遣薛仁杲率军围攻天水(即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成功攻克后,薛举从金城迁都到天水。

其子薛仁杲力大无比,擅长骑马射箭,军中号称“万人敌”

然而他生性贪婪且喜好杀戮。

薛仁杲在攻占天水后,俘获了庾立。

庾立是南北朝时期着名文学家庾信之子,后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在逸乐任县令。

面对薛仁杲的投降要求,庾立坚决不从,并破口大骂。

薛仁杲大怒,便将他绑在火上烘烤,并割下他的肉来喂给士兵们吃。

攻克天水后,薛仁杲捕获当地富人,将他们倒挂起来,用醋灌入他们的鼻子,逼迫他们交出金银财宝。

因其过于残虐,薛举常常告诫他说:“你的才能足以处理事务,然而你残暴无情,最终会毁掉我的国家。”

薛举占领天水后,这个在隋末崛起的强大军阀,麾下兵强马壮,野心勃勃。

他的势力如同蔓延的野草,在西北大地上不断扩张。

薛举深知,若想进一步成就帝业,长安是必须要觊觎的目标,但想要到达长安,就要拿下河池郡。

河池郡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凤州,位于天水的西南方向,两地相距一百五十余公里。

河池郡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凤县、留坝及甘肃省徽县、成县、两当等县地,是巴蜀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宛如一颗关键的棋子,掌控了河池郡,就等于握住了进军长安的一道要冲,既能截断巴蜀方面可能的物资支援和援军通道,又可为后续向长安进提供一个稳固的前沿据点。

薛举坐在营帐之中,眼神中透着贪婪与决绝,他对着二儿子薛仁越说道:“仁越,为父命你此次率前军奔赴剑口,直击河池郡,务必要将此地拿下。

那河池郡地势险要,若是为敌军所守,我们日后进军长安必然受阻。

如今长安城内的隋军还在负隅顽抗,若能先占河池郡,我军进可攻长安,退可入巴蜀,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

薛仁越答道:“儿臣定不负父望!”

遂领命而去。

公元617年七月,也就是李渊率义军攻打霍邑城的前后,薛仁越率领着大军向着河池郡进。

大军一路披荆斩棘,经过剑口后,便到达河池郡外。

只见城墙高耸,护城河宽阔。

薛仁越心想:“这小小的河池郡,虽地势有利,但凭我父的威名和我薛家的精锐之师,定能一举攻破。”

于是,薛仁越下令军士在城外扎营,然后开始准备攻城器械。

云梯一架架地被架起,攻城槌也被打磨得锋利无比,投石车在一旁严阵以待。

薛仁越站在阵前,对着城墙上的士兵大喊:“城里的守军听着,我薛家军如今如日中天,你们莫要做无谓抵抗,开城投降,还可保得性命!”

然而,城墙上的河池郡太守萧瑀毫无惧色。

萧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时文,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出身于南朝梁国的皇族。

萧瑀九岁被封为新安郡王,随姐姐进入长安,官至内史侍郎。

隋炀帝时期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河池太守。

萧瑀本就是忠勇之士,在这乱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