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李渊在杨广淫威下隐忍十三载终在晋阳城顺天改命起义兵(4 / 5)

加入书签

局势已变,隋朝气数将尽,且自身的准备也已完成,便觉时机成熟。

因刘文静此时正在出使突厥,未在城中,他召集了李世民、裴寂等核心人物到府中一处密室商议起义兵之事。

众人分席而坐,房间里的气氛略显凝重又透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李渊先打破沉默,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缓缓开口道:“诸君,如今隋朝纲纪崩坏,民不聊生,各地义军蜂起,此乃天下大乱之象。

我等在此晋阳拥兵自重,本就有保境安民之责,如今看来,当顺应大势,举兵反隋,你们意下如何?”

李世民率先响应,他神色坚毅,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说道:“父亲,孩儿以为甚是。

如今圣上无道,百姓困苦不堪,我李家多年积攒兵力与威望,此时正是改天换地的大好时机。

儿臣愿领兵作战,定能建不世之功。”

裴寂接着起身,向李渊深深一揖,说道:“唐公,世民公子所言极是。

如今突厥对我们已定支援之意,我等若举兵,可与之联合,内外夹击,必能一举攻下长安。

且主公素得人心,在晋阳经营多年,若此时起义,必能得到众多将士与百姓的拥护。”

李世民接过话茬说道:“父亲大人,我等虽与突厥有所往来,但此事还需谨慎。

突厥不仅与我们交好,更是暗中扶持刘武周、梁师都等人,必竟突厥狼子野心,不可全信。

然如今确实是大势所趋,若不举兵,恐为他人所先。

我等可在起兵过程中,寻机应对突厥,且我已与一些地方豪杰暗中联络,他们亦有反隋之意。”

李渊听着众人所言,微微点头,起身在室内踱步,而后说道:“尔等之言不无道理。

突厥之事,我们自是要小心应对。

但我们也不必惧怕,只要我等内部团结一致,以正义之举,征伐无道之君,定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我意已决,即日起兵。

然,起兵之事需谨慎筹备,需先确定人员调配、粮草储备以及进军路线等。”

李世民紧接着说道:“父亲,儿臣以为粮草方面,可先清查府库,同时向富户征粮,以充军需。

人员调配方面,儿臣可将自己的玄甲军作为先锋,其他将士分批次跟进。

进军路线,可先取霍邑,再攻河东,最后直取长安。”

裴寂补充道:“公子之策甚好。

我等还可再散布一些谶语,制造舆论,表明我李家乃是天命所归,以鼓舞士气,争取民心。”

众人听后,皆觉得此计可行,于是纷纷点头,最后商定在晋阳城举义旗,起义兵。

公元617年五月,正值春光明媚、微风拂面之际,那和煦而又清爽的春风仿佛带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轻轻拂过大地。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表象之下,一场震撼天下的政权变革正在悄然酝酿。

五月下旬的一日,晋阳城中突然戒严,李渊毅然决然地出了“改旗易帜,正式起义”

的命令。

他那坚定而威严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响彻整个晋阳城。

一时间,城中人心惶惶,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紧接着,李渊迅行动起来。

他精心挑选出一批忠诚可靠、能言善辩之人,派遣他们奔赴各地,传播起兵的消息,并四处张贴檄文。

这些檄文犹如一把把火炬,点燃了人们心中反抗隋朝暴政的怒火。

檄文中言辞犀利,义正辞严地昭告天下:“如今之隋氏,昏庸无道,横征暴敛,致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昔日辉煌的大隋江山已然摇摇欲坠,濒临崩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