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雀鼠谷之战的胜利让李渊有了自己的根据地(2 / 4)

加入书签

低落,战斗力下降,使得农民起义军在战斗中占据优势。

潘长文被杀后,李渊接管了太原郡的守卫责任,于是乎,隋炀帝杨广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再次升任李渊为太原留守,负责缴杀起义军,恢复山西的稳定与统治。

有史书记载,杨广同时又下诏任命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担任李渊的副手,以便监视李渊的一举一动。

此时的隋炀帝在江都早已陷入躺平摆烂的状态之中,面对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叛乱和那些各自称王称霸的起义军领袖们,他根本无暇顾及,其自身都已难保。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样混乱不堪的局势下,隋炀帝居然还有心思去“特别关注”

与自己沾亲带故的人。

这一监视行为,充分表明李渊在隋炀帝的心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

而杨广的这种举动,无疑又进一步加深了李渊内心深处对他的不满情绪。

面对杨广的不信任以及农民起义军甄翟儿兵临城下的压力,李渊叫来李世民商议对策。

李渊紧皱眉头,看向李世民,说道:“吾儿,如今局势险峻,那杨广派人监视于我,甄翟儿又兵临城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李世民拱手回道:“父亲莫急,孩儿以为,杨广此举失尽人心,天下大乱已不可避免。

甄翟儿虽来势汹汹,但不过乌合之众,孩儿愿领一军前去退敌。”

李渊微微摇头:“此事不可莽撞,若我们全力击退甄翟儿,必定损兵折将,那时杨广定会借机怪罪于我们。”

李世民问道:“那依父亲之意,我们当如何?”

李渊缓缓踱步,低声道:“我听说甄翟儿这支起义军队伍的士兵都是贫苦农民和贼盗出身,好财喜贪,我们不妨利用“迷惑计”

,在战场上故意丢下些贵重物品,趁他们哄抢之时,来个出其不意,突袭他们。”

李世民眼睛一亮,赞道:“父亲此计甚妙,孩儿这就去安排。”

李渊望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谋略,一场关乎生死荣辱的布局就此展开。

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李渊率领河东太原兵马五六千人进剿甄翟儿起义军,双方在雀鼠谷相遇。

李渊亲自率军出战镇压甄翟儿农民起义军,从而引了历史上着名的“雀鼠谷”

之战。

雀鼠谷位于今日灵石县,沟通着介休与霍州之间的联络,蜿蜒崎岖长达70余公里。

说到此,要为我们祖先的智慧点赞,我国许多地名都源自古代,这些地名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地理环境的认知。

这些地名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往往与当地的文化、历史事件紧密相连,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人在给险要的山道起名时习惯冠以鸟类之名。

如雁门关,即是为了表述此地山势险要,唯有大雁才能飞渡其间。

雀鼠谷也是这个意思,形容这座山异常崎岖陡峭,唯有鼠、雀才能穿行。

甄翟儿率义军2万余人,在雀鼠谷布阵10余里,尾相继抗拒李渊军队。

李渊面对险要地形,毫不畏怯,布为二阵,以羸弱之兵居中,多张旗帜,全部辎重继后,为大阵;自率精骑数百分为左右两队队,为小阵。

并舍弃些辎重物资以诱起义军中计。

交战时,王威领头军为大阵居前进击,甄翟儿误认为是李渊所在,便率义军精锐迎战。

王威军依计行事,刚一交战便做败状,丢下辎重,带军“逃窜”

义军将士多为贫苦农民出身,见不得贵重物资。

看到官军丢弃的辎驮,舍鞍争相取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