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故事有始就得有终(3 / 4)
心里也是感慨万千,因为金氏每次吃相凶恶,长安好多回都觉得她没病,就是长得一副病相而已,他们在长安家里,可不是每天就明抢一顿,金氏时常在厨房里小偷小摸,菜橱肉缸鸡蛋柜,就没有金氏没碰过的,中午在三夫人房里吃一顿好的,早晚就在自己屋里用小炉子做点私房菜,因为金氏病弱,柴火这块,浩荡三老爷府上供应充足,偷东西这事,秦夫人废了好大劲才查出来,经常每次就偷一些,牛羊猪肉时常被多切一块,一时也看的不精准,鸡蛋小鱼大虾少了几个,也不会天天数一遍,再就是干果鲜菜随手抓一把,就更难发现,偶尔厨房里新买的刚宰好的一堆鸡鸭,还能时不时被“猫叼走”
只把只,后来秦夫人突然按年月清点总数时,发觉账面居然不干净,但是下人们都纷纷叫屈,秦夫人也怕寒了众人的心,就叫大家轮值几日逮“老鼠”
,下人们为证清白,个个打起二十四分精神,一下子就发现了,金氏最少都两天偷一回,管够大柱子这个胖子和自己孩子每日三顿吃,只是众人嫌弃这家人,平日里当差时都懒得朝她们一家住的地方看,原先住的离得近的,都纷纷和主子求恩典,搬得离他们一家远点,没想到会为他们一家偷厨房提供了方便。
后来长安外祖父秦大人出面,摆平了这事,倪大柱和金氏都被发还原籍了,不过发还原籍后,天天咸菜稀饭的金氏熬不到两个月,就突然病死了,原来她是真有病的,之前的反应,应该就是临走之前拼着要让自己享受享受吧。
金氏这边一死,倪大柱马上带着年幼的儿子跑到衙门里,把长安的爹娘告到官府,说三老爷见死不救,才导致金氏死了,他们一家之前住在浩荡老爷家,是亲戚,三老爷理该养他们的,要是不被发还原籍,金氏就不会死,张嘴就要长安的父母赔钱赔房赔地,说的数目都能在乡下做个大财主。
因为这事地方官府没法接,发还是顺天府的裁决,地方根本管不起,除非皇上开金口,何况皇上都不能强推有法可依的事,国法大如天。
顺天府的发文里明说,念其妻病弱,未免发还途中出现命亡,不执行理应杖责的盗窃罪,条条句句都证据充分,这结果已是格外开恩,地方衙门收解时也拿到盖印的文书了,何况大柱子一家又没卖身入府,三老爷又凭什么要给他们住,还要养他们呢,当然卖身了就是奴才,就是打杀也只凭三老爷了。
而且大柱子讲的确实满嘴胡说八道,单就穷人的苦是不能证明富人有罪的,施舍同情不是罪,不能我弱我有理,谁都没义务养活不相干的人,何况他们实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致穷的,四邻也没人向着他一家,倪大柱把小孩子说的再可怜也没用。
最后衙门毛了,就把倪大柱打一顿板子给轰走了,倪大柱很有决心,后面不辞辛苦的把能跑的各级官府,都告了一个遍,就差告不了御状,好在金氏是被秦大人给弄回老家后没的,要是真在三老爷家里有事的,可就不是赔钱能解决这么简单的了。
他们夫妻一条心赖着不走,不肯答应接受一套小宅子离开,也就是为这迟早要来的一天在等机会,金氏也想拼着命给自己孩子留下一大笔富贵,只是没想到最后秦大人会出手。
倪大柱告三老爷的事,三老爷知道,地方官府乐的卖人情给三老爷,如果不是看小孩可怜,就差要拿大柱子问刁民诬告上官之罪了。
长安这边和妻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突然长安的小厮冬瓜一身狼狈的急慌慌跑来报告,说府里进强盗了,吴氏一急,一下子就动了胎气,长安又关心妻子,又急着家里的爹娘,慌忙喊轿子过来接妻子和妹妹往回赶,雅俗什么也不懂,看长安直接抱起妻子往轿子边去,就在后面边扶边跟着一起回去,冬瓜还连连照看,生怕雅俗小姐给丢了。
等到了府里时,一切都摆平了,事发当时约有二三十个强盗,个个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