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独特设计乌铜走银成品(2 / 3)
美,宋朝人就喜欢内敛的美,喜欢那种朴素的韵味。
这点和唐朝区别很大。
唐朝就喜欢花里胡哨,比如唐三彩,要的就是多种色彩。
到了宋朝,则更喜欢汝窑、官窑等素色瓷,朴素又高压。
而乌铜走银是一种低调奢华的艺术,所以很对秦飞的胃口。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焊接和组装。
这一步,考验的是手艺人的熔炼金属的工艺。
乌铜走银难就难在,不仅需要绘画、雕刻,还要会冶炼金属。
既能拿起画笔,又要精通电焊。
秦飞要做的器形,是一对厚重的螭耳圆尊。
圆尊高45厘米有余,最长的直径约18厘米,上窄下宽,两侧有造型精美的螭耳。
这样的螭耳尊并不好做出来。
秦飞最擅长的是瓷器,也擅长拉坯,对器形再了解不过。
什么鼎、瓶、罐、尊、洗、盘等等,他都了然于胸。
所以做出的螭耳尊,造型很别致。
焊接组装又花费了很大的一番功夫。
依然是走钢丝一般的难度。
秦飞把乌铜片敲好造型,一点一点的焊接组装,变成一件完美的器物。
两件巨大的螭耳圆尊摆在桌子上,还未抛光打磨,光是看着它们的外形,一股压迫感和厚重感便扑面而来。
螭耳圆尊的外形实在是太漂亮了!
像是精美无比的艺术品。
乌铜的表面上,繁杂的花纹异常的精致,金色和银色的线条和乌铜本身的颜色对比明显。
不过,这还只是雏形,离成品还差很多。
秦飞望着两件作品,颇为的满意。
焊接完成后,两件作品也就完成了大半。
起码最难的步骤已经成功。
剩下的就是抛光打磨,和最后捂黑处理。
院落内,大黄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不知道在玩什么。
猫腻翻雪躺在一个宠物小床上,慵懒的休息着。
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秦飞拿出砂纸,开始打磨两件铜器。
伴随着一点一点的摩擦,乌铜表面的银白色线纹和金色的线纹,越来越清晰。
那种高贵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
这样的打磨足足持续了三天的功夫。
秦飞又为两件铜器抛了光。
这下再看去,两件乌铜作品当真是惊艳!
它们的表面光滑如新,反射着晶莹剔透的光。
铜器表面有金子和银子绘制出的图案和花纹。
有花有树,有云有鸟。
图案的格调十足,周围的花纹也雕刻的精美。
两件铜器上分别有四字的题词;
其中一件上面写着:百年好合
另外一件上面写着:花好月圆
这样的题词配上这样的图案,其主题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以铜为胎,以金银为笔,这技艺当真是绝!”
“华夏的传统手艺,还是厉害!”
秦飞作为传统技艺的一员,心里也有感慨。
既是对前人的佩服,也是心里坚守的一份责任。
不过,打磨抛光结束,乌铜走银却还差最后的一步。
最后的一步叫做“捂黑”
。
所谓捂黑,指的是用手掌捂着成品,等手掌出汗后,边捂边搓,手汗长时间和乌铜接触,会产生反应,使乌铜氧化,就会形成一层天然的氧化保护膜。
这个时候,乌铜胚就会呈现出乌黑发亮的状态。
如此,才是乌铜走银的最终效果。
秦飞看着桌子上的两件接近半米的大圆尊,略有些无奈。
别的都好说,这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