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等信的人(2 / 3)

加入书签

二月的饭”

的谚语。

不过若是东家富裕,出手又大方,齐先生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些的。

不过虽处陋室,先生不改其乐也!

小镇的贫,齐先生是亲眼见识过的。

早在腊月初七初八那会齐先生便叮嘱了学生们若是家中有爹妈要来私塾送些油盐米菜的,与他们说先生不在即可。

虽是如此说,却是物极必反,倒是连些家底很是单薄的乡亲都托着娃娃带了些吃食在初九来私塾时一并带上。

那天陆汐也来了,其实每年陆汐都来,早在齐先生当了陆水的荐头之前也来,那会来的很是频繁。

可是自从被先生存了荐头去了酒肆后,陆水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才能抽出身来看看齐先生,这一来倒也是有一年未见了。

陆汐带了些从掌柜的那里买的糕点和一壶盯着二哥倒的酒,掌柜的没收他钱,先生也只收了学生的吃食。

陆汐的糕点是先生看着陆汐吃的,陆汐的酒是陆汐看着先生喝的。

求冬去早,无意迎春“是陆汐记得先生喝醉酒后说的,那一次陆汐才发现先生也会脸红,先生原来也不会喝酒。

慢慢回忆着,陆汐不由得缓了步子,直到停下了脚步。

陆汐还记得小的时候常偷偷跑去学堂里蹭蒙学,虽是没有正儿八经交过脩金拜过先生,但陆汐时不时趁着齐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藏半块糕点到先生的教桌上也算是予过膳食了吧,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先生虽极为严格却待他们的“偷学”

尤为宽恕。

小镇百姓虽说都有早起务农忙碌的习惯,但在这符竹春光里小憩(qi第四声)片刻也是被自家婆娘允了的。

又一声鸡鸣啼破了小镇清晨里原先的万籁寂静,陆汐听到院门由里头被人推开的声音,转过头,脚步微移,透过学塾院门很清楚的看到叶庆之端坐在院门口,还秉着单手推开院门的动作。

叶庆之喜好围棋,终日不离的大理石墨黑棋盘便是已经离了任的监造大人特意为叶庆之寻来的珍宝,陆汐虽说见不得几分市面,可该有的眼力见还是能辨别出棋盘的价值不菲。

此时的陆汐和叶庆之,双方仅仅隔着一道木栅栏,两两相望。

天地间仿佛又重归适才的万籁无声。

又一声的鸡鸣啼破适才片刻的寂静,陆汐隔着木栅栏扯出一个微笑,扭了头撒丫子地一个箭步向镇门口的驿站跑去,他只有一个上午地工夫,需得兵贵神速。

在陆汐看不见的地方,学塾地院门又被缓缓碰上。

陆汐帮着挨家挨户送信也有些年头了,一口气跑到镇口附近,在那座孤零零的黄泥房门口停下,心不跳气不喘,除了面色有些微红。

黄泥房小的可怜,本就落不得好营生的差人徐达自然也余不下闲钱顾不得装饰。

陆汐推开门便是一览无余,一张破旧的橡木桌子和一张没有被褥的床席便构成了整个内饰。

陆汐来的次数也不少了,并没有半分惊讶,只是早些时候没见到林端阳,在这里也未曾看见他的师傅,不由得有些遐想。

推开厚厚一叠压在橡木桌上的信件,陆汐先是一把一把地寻找着信笺上的姓名里头是否有着属于他和林端阳的信件。

搜罗一圈无果后,陆汐提起一旁早已备好的箩筐,手臂一挥便把一堆一堆的信件扫到了箩筐里头,接下来便是独属于陆汐一个人的在街巷里的穿梭。

除了父亲外出第一年的除夕夜里,陆汐记得娘亲脸色格外的圆润,一只手心里死死攥着一张纸,另一只手里则是握着“几张纸”

往后的几年里,娘亲那般好的气色是一年不见一年了。

直到陆汐娘亲去世那年,陆汐也才九岁,陆汐仍然记得弥留之际的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