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了(1 / 2)
下午四点多大队长家,老太太在后院自留地里摘了点豆角、几根旱黄瓜,割了一大把韭菜,回屋把两个碗放进小菜篮子里,跟眯眼躺在炕上的老头子说了一声就出了房门。
老太太刚走出房门,就见孙女儿季小荷从后院上厕所回来,老太太连忙开口道:“小荷啊,我去一趟你老姑那,你去不去?”
季小荷愣了下,疑惑的问:“老姑?哪个老姑?”
“哎呀,你有几个老姑?不就是你三叔家的季冬晨一个老姑嘛,其她的都是几个大姑、二姑,你呀你,唱歌儿把脑袋瓜儿给唱傻的吧!”
季小荷一听,脸色登时就黑了,面带恼怒语气不好的道:“我那么多姑,咋会知道奶说的是哪个,我跟她……啊,不是,我是说我跟老姑就没说过几句话,一点都不熟,就不去了。”
老太太见孙女一脸不情愿也没强求,刚刚也只是看见她随口问了一下子罢了,不去拉倒,随即又不放心的嘱咐季小荷:“你大嫂孕吐还没过去,你在家帮忙看着几个小的,奶一会儿就回来。”
老太太嘱咐完就挎着菜篮子快步出了院儿门。
这边季小荷回到东屋又开始练歌。
坐在西屋炕上缝补衣裳的年轻妇人,也就是大队长季根生的大儿媳妇,在听见小姑子又开始唱歌,额头的青筋不自觉的开始突起。
苍白蜡黄、略显病态的脸上流露出了焦躁和不耐烦的神情来。
摸了摸肚子,心里安慰道:“好孩子,再忍忍啊,等再过不久,你小姑去当了兵,妈就不用整天看她搔首弄姿、扭腰摆胯,咱娘俩也听不到她整日鬼哭狼嚎的声儿了。”
季小荷要是知道她大嫂此时的心中所想,这么形容她的歌声,不得气的跳脚抓狂。
而妇人压根就没有想过,你自己都用鬼哭狼嚎来形容人家的歌声了,部队征兵的考官会选上季小荷不会。
季冬晨和好面放在一旁醒着,准备做馅儿包菜团,就见大妈提着一篮子菜来家了。
季冬晨赶紧礼貌的接过篮子,热情的把大妈迎近屋里,一边不客气的把篮子里的菜移到自家篮子里一边笑着说道:“大妈,快上屋里坐。”
大妈一脸慈祥笑眯眯道:“行,大妈稍坐一会儿就走,你也知道你大侄儿媳妇儿孕吐的厉害,小荷呢心大的很,家里的几个孩子我也不放心。”
季冬晨倒了一碗红糖水给大妈,坐在炕沿边上就和大妈闲聊起来。
过了十分钟后,大妈站起身,看着干净敞亮的屋里一脸欣慰道:“大妈看到你们家这焕然一新的老院子,知道小晨是个会精打细过日子的,我和你大爷心里也放心多了,行了,大妈回去了啊。”
季冬晨把大妈送出远门后,回屋把韭菜、豆角丁、黄瓜丝、鸡蛋一起拌成了馅儿,里面只放了点盐和葱花。
五点多,季冬晨先蒸了一锅菜团,出锅后,把高粱米下锅,又往帘子上放了十多个菜团。
(帘子是用竹片编的,圆圈周围用了废的铁丝巩固,也能防止竹片直接碰到烧热的铁锅后被烫毁)
现在也买不到铝制作的盖帘和锅盖,只能用别的代替,盖上木制锅盖开始烧火,一直烧到蒸汽散发出来开锅了才停止添柴火。
然后,季冬晨把窗户都关上插好,房门和院门锁上后,这才朝着知青院走去。
之所以挑在这个时间回去搬东西,不仅仅是孙娟她们要求下工后要帮自己搬家,另一方面季冬晨考虑到如果她独自一人搬家后,万一知青院中有人说丢了东西,到时非要搜她家,这不正是个避不开的麻烦,多一事儿不如少一事儿,她可没那闲心与人周旋扯犊子。
季冬晨中途经过木匠家借了板车,等到知青院门口时,知青们刚刚从地里回来进屋。
季冬晨直接喊了秦天明过来帮忙抬柜子,秦天明喊了郭伟、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