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我只是一个差生》的传说(3 / 4)

加入书签

帽子的方法,却也可能是打下‘你笨还不好学!’思想钢印的枷锁。

    其实我都明白,若是棍棒和鞭策能助我脱离差生队列,那我纵受鞭刑加身宁死而不悔。如果耳提面命能够如写入硬盘一样创造出学习机器,那我宁愿打开脑机接口抹消自我只为不让父母和你们失望又如何?

    可我们的教育难道只是为了培养出一群按部就班的‘优秀生’,如同复制粘贴般的成功模板吗?

    所以,我总是抵触。

    不要鲜活的爱好,不需自由的灵魂呼吸,只需把大堆千篇一律的学习计划、提升策略生硬地套在自己身上,便会催生大批失去个性的学习木偶。我认为,这应该是应试教育下的悲哀产物,不仅是对个体独特性的抹杀,更是对人创新精神的伤害。

    在学习资料里,那些被奉为圭臬的解题模型已被无数次套用,‘高分作文模板’已成为令人厌倦的陈词滥调。

    如果爱迪生处于这种境遇,我想他不会再为发明而兴奋。如果居里夫人深陷这样的囹圄,我相信她也会失去了对探索的渴望。当知识成为机械记忆的对象,而不是激发灵感的火种,教育便失去了它的灵魂。

    这样的规条戒律,我真的学不来!”】

    学不来……学不来……

    张晨在这一刻有个停顿,而声音在操场外的那些墙壁间回荡。

    那一刻,市教委的那名领导仍然在微笑,只是笑容有些僵硬。

    而台下第一排横摆起来的课桌后育德的那些校方领导们,则都愣了愣。开始真的聚精会神听起来,神色越来越凝重。

    更大面积的躁动来自于黑压压的学生群体。特别是之前那些刚刚才在批判“高分作文”套路模版的学生们,此时那些宣泄嘎然而止。

    他们发现育德高中本世纪最大的嘴替出现了。

    台上,张晨在停顿之后又开口说道。

    【“真正成长的智慧,应拥有大海般的广阔包容,是超越了填鸭模式的启迪,是‘我心探我知’的主动求知。这智慧,是屠呦呦对青蒿素研究的坚韧创新,是现代互联网逐浪者对商业模式突破的大胆尝试,是刘慈欣在科幻世界构建的奇思妙想!是卓越灵魂背后的创新精神、冒险意识和独特才华。

    是的,也许你认为我提到的人并不出众,他们也许现在仍然默默无名,犹如我这样一个差生,但有一天,他们也许就能站上破晓!”】

    张晨提到的人名,前一个很陌生,真的没听过。

    互联网才刚刚经受泡沫,之前媒体整天吹捧的风云人物全体摇摇欲坠。

    刘慈欣,现在在科幻世界崭露头角,他的文章通过榕城本土的《科幻世界》在学校里传阅,但距离他集大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