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2 / 2)
,即使有些内容他当时能记住,没过多久后又会忘掉。
姜康被遇吉扶进内殿里面去泡药浴,临秋去拿奏章还未回来,先前拿木棍对练时便谴走了明光殿内的所有谒者和宫人,此刻,偌大的殿内便只剩姜瑜一个人。
没有外人在,姜瑜也不讲究什么形态礼仪了。
方才她与皇帝对练,出了一身汗,这会儿也懒得叫人拿布巾过来擦拭,便直接用衣袖擦了脸,然后又擦了脖子。
“倒是有些渴了。”
舔了舔嘴唇,姜瑜径直走上九阶玉台,在玉台中央的案几上拿了个果子,随地一坐,便斯条慢理的吃了起来。
当临秋抱着奏章进来时,便看到自家殿下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啃果子,身上的锦袍衣袖已经皱巴巴的卷到了手肘处,露出了一节精壮白皙的手腕。
临秋扭过头不敢再看,殿下这般随性的模样他已见过数次,反正劝了也白费力气,还不如装作没看见。
幸好今日是自己随行,若是周署令知道殿下这般模样,只怕是殿下也讨不了好。
“殿下,今日奏章共有三十余本。”
临秋将怀中抱着的一摞奏章小心翼翼的放在案几上。
又将装果子的铜盘拿走,在案几上放好石砚,磨了朱墨。
“往日不就册,今日何其多也?”
姜瑜随手拿了一本奏章,才翻看了一两页,便直接捏成一团,甩回案几上。
“又是满纸阿谀奉承,谄言媚上之言。
孤造了这纸便是让彼等如此耗费的不成?”
姜瑜怒气难消,从新拿回那团皱巴巴奏章展开,提笔沾了朱墨,便在封页上写了数行字。
这奏章是桑皮纸材质,一页长有一尺,宽为半尺,用线装订成册,首尾分别用两页纸粘了胶水,做厚制成封页,总体来说,这简陋的奏本,跟姜瑜以前见过的线装书类似。
这桑皮纸造成也有几年了。
初时量少,姜瑜便让人线装成书,在朝会上献给了邓太后。
一页半尺见方的纸便比一支竹简轻,而它能写的字数还是数支竹简才能书写的量,这怎能不令人惊奇?一时间宣京纸贵,邓太后着少府造纸,扩大规模,狠赚了勋贵们一笔。
待京都权贵们都适用了纸之后,见有利可图,也纷纷试图造纸。
姜瑜见此便谏言邓太后,可以让少府与权贵们合作造纸,反正少府在各地都有办事机构,要人有人,要地有地,也不差钱,只不过为了吃像不那么难看才提携一下权贵们,顺便还可以加速纸的推广与流通,亦能从容调控纸价,真是一举数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