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玉面青衣(1 / 2)

加入书签

灵堂冷冷清清,前面跪了一披着白衣的少年,脊背挺得笔直,身影映着侧边的烛台,影子在地面拉得很长,偶有夜风穿堂而过,影子随着昏黄烛火摇曳而轻晃。

已是子初了。

李及安轻叹,万将军安然归京之后她便隐没在人群中,悄无声息回了抚安府,趁着入夜府里人都歇下了,才又换了衣服翻墙而出。

事情尚未查明,中间许多变数,李延年不会同意她在这件事上掺和,可她与万青相识许久,两人虽然时常喊打喊杀互相嫌弃,关系却是比那些做表面功夫的好了不知多少倍。

她担心万青,是而必须来。

抬脚迈入,径自拿了香点燃,弯腰郑重三拜,跪下,叩地再三拜,上香入炉,又转身退回少年身边和他并肩而跪,拿了纸钱慢慢焚烧。

按大宁礼法,夜里纸钱不能断,要一直烧到天明,确保人在那边不会因为黑暗而找不到前路。

府中人应该轮流来守夜的,只是万青执拗,谁的话也不听,硬要自己守着。

两人安安静静的跪着,偶有纸钱焚烧的细微噼啪声传来,在夜里尤为明显。

“你觉得幽州一事,他们说的不是真的?”

少年的声音从身侧传来,在夜里显得幽深而又苍凉。

李及安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他现在需要的答案是什么?然而身体下意识发出了声音:

“当然。”

她说。

“为什么。”

万青忽然侧头看她,和她视线撞上,又沉声问了一遍:“为什么你如此肯定,幽州一事,不是我爹的错。”

李及安垂眸偏头,为什么?其实从一开始就没什么关键性的东西吧,但她就是觉得事情不对,直觉而已。

“万青,我父亲也是将军,战场之事,我总是了解一些。”

“我相信万家满门忠烈,天降神勇。”

“也许大宁许多百姓也愿意相信,他们的老将军是为了保家卫国,堂堂正正倒在了战场上。

“但是你要记住。”

昏黄火光映着脸庞,烛火在她眸子里上下跃动:“朝堂上有人不这么想。”

“你不要轻举妄动,让人抓了把柄。”

许久,万青才轻轻回答:“我明白。”

————

丰庆二十五年秋十月中,幽州边境动乱,绥远军奉命平定,阳城大捷,骁骑将军战死。

消息迅速传遍定康,百姓哀悼,各处酒楼说书的内容也变成了阳城一战,骁骑将军如何英勇抗敌,最终埋骨沙场。

热度持续了不到一日,突然没了声息,说书人对阳城一事闭口不提,继续讲着陈年的段子。

是以民间众说纷纭,有人怀疑此战有内幕,然而内幕到底为何,却是不得而知。

晚来仙,三楼,最里面的雅间传来交谈声。

两人正在对饮,雪水煮清茶,好不自在。

“君山银针?晚来仙倒真是大手笔,不愧是定康第一酒楼。”

说话的男子一身织锦青衣质感极好,领口和袖口行云流水地用银线绣了滚边流云纹,白靴也不例外,绣样精致,乌发用羊脂玉簪盘了一点在脑后,其余的自然垂在肩上,手旁放了一柄竹纹折扇,通身贵气举止优雅,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张脸,面庞白皙,俊眉斜飞入鬓却不张狂,一双温目似含了阳春雪水,鼻梁高挺,薄唇挂着淡淡的笑,翩翩公子如玉,女子也愧半分,温声开口道:“可是压下去了?”

“大人放心,已经压下去了,不会再有人说起阳城一事。”

对面的人白色锦衣,流金云纹,恭敬答道。

“你办事素来稳妥。”

青衣公子细饮着茶,目光探究的看向对面之人:“万将军府上可有异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