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抗日英雄(2 / 4)

加入书签

道:“在永胜砖厂上架,就是郎中郎的砖厂。”

老头哦了一声,不在言语,只是不停的揉着膝盖。

老太太也捡着大块的煤炭往车上放,并问道:“小伙子,你是哪里人“

“四川的。”

笔友看看车中的未燃尽的煤块,道,“大娘,你们拉这煤干石干什么?”

老太太叹了口气,道:“这是我们在砖厂捡的煤渣,没有燃完,还可以烧。”

不大一会儿,笔友便将撒落的煤渣全部铲上了车。

他挎上背带,扶着车把手,弯腰弓背迈步蹬腿,很轻松的就拉动了架子车,两个老人见状,也忙着去推车。

很快,三人齐力将煤车赶上了土坡,来到了较为平坦的泥路上。

笔友继续拉着车往前走去,老太太说道:“小伙子,行了,这回路平了,还是我来啦吧。”

笔友笑道:“大娘,我反正没事,就给你们送到家里吧。”

“那真是太谢谢你了。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叫我笔友吧。”

“你真是个好人。”

笔友尴尬的笑笑,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也这般大的岁数,快六十了吧!

儿女们一个个离家寻找生计,家里就留下老父老母,家里的农活,春耕夏种秋收,驶牛打耙全靠他们,那是何等的辛苦啊!

现在,家乡进入双抢季节了吧,天气酷热,田里地理,抢收抢种,就那么短短的三十来天的时间,工作量是多么的繁重啊!

他清楚的记得,近几年,家乡人在这个大战红五月的双抢季节,每年都有中老年人意外死亡。

其实意外之中也不意外,几乎都是劳累致死,只不过有的人是喝农药自己想死。

就其深层原因,是因为农活太累,而收获却抵不过国家的公粮税收,省吃俭用也抵不过乡镇的集资派款,忍着虚劳病痛还要筹集大春的农资化肥,而且还提心吊胆老天爷是否风调雨顺。

于是,他们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便选择了死。

这样的列子太多了。

很快,他们来到一个村庄,这应该是全汉人居住的村庄吧。

虽然每户也都自成院落,但却凌乱的散落在胡杨林中,村子里全是黄泥土路,村民也都是红砖大房,却没有一户是楼房,还有为数不少的泥坯矮小的房子,没有院落,有几家房前栓着骡子,几只鸡在房前屋后的垃圾堆里寻着食物。

跟那央都玛村相比,那个是世外桃源,这个就是贫民窟。

老太太的家就是这破败不堪的泥坯小房,墙面都开始有泥土剥落,有只鸡在树荫下寻食,房前屋后却很干净。

笔友放好架子车,老太太忙招呼他进屋里坐,并呼叫道:“刚子,快端点水出来,叔叔洗手。”

随着老太太话音落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从屋后出来,道:“爷爷奶奶,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

他看了笔友一眼,便跑进屋里,很快便端了一盆子水出来,盆里水中放着一根很旧的已经有点破损的毛巾。

老太太埋怨孙子道:“刚子,快去换根新毛巾。”

笔友忙说道:“没关系,干净就好,干净就好。”

老头说道:“笔友,家里就这条件,你别见怪。”

笔友洗着手,抹着脸,道:“都一样,都一样。”

稍停,他又对小男孩道,“刚子,今天没读书啊?”

刚子见问,还天真的笑脸突然忧郁起来,他默默地看着爷爷奶奶,没有说话。

老太太叹了口气,道:“家里穷,交不起学会,没办法。”

“刚子的父母呢?”

刚子突然扑进爷爷的怀里凄惨的哭了起来。

爷爷一边抚慰着孙子,一边长吁短叹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