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两栖军人(3 / 5)
。
农民就没有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吗?农民把自己的儿女送去当兵保家卫国,自己种地还交纳皇粮国税,这难道不是贡献吗?妇人之见。”
笔友对回来道:“回来,农民是没有退休政策的,我们家乡有句俗话说:八十老翁捡茼蒿,一天不死要柴烧。
农民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自谋生路,同样还要交皇粮国税。”
太阳渐渐西沉,大地不再酷热,还生起了一丝丝凉意,笔友于是要告辞离去。
李发财挽留他吃晚饭,道:“笔友,难得我们都是农民,还是老乡,咱哥俩一定得喝上两杯。”
他吩咐妻子快弄饭菜,一边陪着笔友说话。
“我在想,我们农民的问题不解决,我们国家是不会安宁的,至少会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笔友笑道:“有时候我会梦到,国家对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有了改变,就是农民实行了退休制,而且农民种土地不再交皇粮国税了。”
”
你真是做梦。
“李发财笑了,道,“自汉朝以来,农民交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怎么可能就突然不收了呢?”
“也难说,说不定新一届政府就有这种胆识。”
李发财认为不可能,共产党也确实了不起,他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了。
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好还想好。
还是安于现状吧,尤其这边疆地区,不安定因素太多,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
和平年代我们种种地,战时便扛起枪,军人的最大职责就是保家卫国。
“两栖军人。”
笔友点点头,老百姓明白这个道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只是老百姓盼望国家在好过了的时候,多为农民减减压,这只是老百姓的一种愿望,一种纯朴的祝福祖国强盛的愿望。
他说:“国家强盛了,收复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回家,我相信凡是有华夏族血缘的人,都会自豪的,我们会拍着胸膛向外人说:‘我是中国人!
’”
这会儿,宋金玉与回来端着碗拿着筷子来道桌边。
李发财忙道:“好了,笔友,我们吃饭吧。”
很简单的几样菜,西红柿炒鸡蛋,一碟花生米,一盘炒土豆丝,还有一大盘蒸饺子。
都是普通的菜,笔友却仍然受宠若惊,自己与这家人素不相识,却能得到如此待遇,他想,也许只有生活在这极地的人们才有这种豪情吧。
李发财要与笔友对饮英雄酒,笔友忙道:“李哥,我不会饮酒。”
李发财道:“在外面跑的人不喝酒,说什么我也不相信。
来,笔友,只这一杯,就这一杯。
这酒虽然不及你们的五粮液,但也是我们伊宁的本土酒,这酒是通人性的。”
主人的盛情难却,笔友值得与他对杯。
他们喝着酒,捡些闲话儿聊着,宋金玉却拉着儿子坐在旁边。
笔友纳闷,要招呼她们娘儿俩一起吃饭。
李发财笑道:“我们吃吧,别管他们,再说,这也是我们这的习俗。”
“你们这还有这样的习俗?”
笔友笑道,“现在可是男女平等哩!
我们家乡就没有这种陋习,大家坐一块吃饭多热闹啊!”
他捻了个饺子递给回来,道:“来,咱们一起吃饺子。”
回来看看父亲,接过饺子咬了一口,突然问道:“叔叔,这饺子是谁发明的呀?”
笔友想了想,道:“这饺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大概是始于二千年前的汉朝吧。
那个时候饺子叫馄饨,到了唐朝叫做牢丸,明朝叫粉角,北方人读角为矫,所以就称为饺饵,变称饺儿。
我们的考古学家在新疆的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