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新稷焚冠,火语传灯(2 / 4)
再回望祭台,只步步踏入田垄深处,直至背影淹没于稻浪无声。
?
而此时的另一侧,高台之下,陆念北执笛缓行。
他穿新袍,却仍旧未束发,略显不羁,笛尾垂丝染着未干的火油墨。
他行至祭台侧角,一老一幼两位火语官躬身引领,将一支火语笛递于他手中。
那是新制“输油笛”——以铜羽炼骨铸成,可控油流震频,以声震导脉,贯通火塔。
他接过笛,站上台阶,未言语,只闭眼吹奏一曲。
是《梅雨调》,却不再如前日破阵时那般激越,而是低缓悠长。
像旧人梦呓,如风吟落叶,像文明之舟渡过火海后的回响。
笛音飘过稻田,青铜秸秆轻颤。
田垄深处,一粒米自稻穗顶端滑落,恰巧落在一名孩童掌心。
那孩子抬头看去,只见米粒晶莹剔透,表面浮现出一丝火纹——如火塔、如火苗、如一盏灯的微光。
孩子惊呼,捧米奔向母亲。
夜色渐深,祭台渐熄,万家灯火亮起。
稻田之中,星光点点。
仿佛整片北境,不再靠皇血支撑、不再以王名号令,而是靠这粒粒火纹米,燃起千秋万世。
秋风再起,吹散了高台上最后一缕冠火残烟。
宁凡站在空无一物的火坛前,目光却投向了更远的北方。
彼方,已是赤岭尽头,雪纹线浅浅浮现,隐有初雪欲降的气息。
那是姒族的最后一块禁地——焚羽岭,亦是他们传说中“火羽初落”的地方。
就在今夜,姒瑶将携最后一件“心灯骨笈”,归隐其地。
此刻,祭典未散,火塔之下,却已少了那位银发少女的身影。
宁凡知她去了何处。
火种议会的建立、血脉的褪落、火塔的归民,对于姒族而言意味着一个最本质的词汇——“终了”。
姒瑶自火脉诞生,如燎原异焰,不属皇嗣,不依旧法,天命未定。
却以自身勾连数代预言,最终引燃整个北境的火与变革。
可今夜,她只是个带着旧族记忆走向落幕的孩子。
焚羽岭,夜色沉沉。
那片高岭被厚重黑云笼罩,唯有一座孤石之巅亮着微微火光。
姒瑶独自坐于石巅,肩披火羽残毯,膝上铺开一页断裂的骨笈。
那是尘妤留下的最后一页预言,也是未曾解尽的最后一节:
【“终火之年,东南燃血,北泉藏骨。唯有七星之躯,可熄神火,传人火语。”】
这一节,她曾不止一次问过自己,是否应验,是否真实。
可时至今日,她已无需再问。
神火已熄,七星既显,火语传人已定。
她低头,指尖轻拂那骨笈之痕,触到一块不属于骨文的印记。
那是一道指印,极浅,几乎不可察。她知,那是尘妤生前最后一夜,将此页骨笈合上时留下的。
她忽然笑了,笑意却不带喜意,反倒像种释然。
“你早知道会有今夜。”
她低语。
“只是没有告诉我,是不是怕我执念不肯走?”
风愈烈,火羽飞散,像故人的衣袖掠过肩头。
她将那骨笈缓缓合上,收入火羽之中。
随即,她从怀中取出一物——那是当初苏浅浅褪火之时。
火语脉象震荡中从其掌中掉落的那枚“焚羽灯心”。
此物非金非火,不属实器,却凝聚着整条火语血脉最原初的共振回音。
她将灯心托于掌心,望着其中心一点隐红微亮,如心脉未歇,仍在轻跳。
“你把它还给我了。”
“我替你……送它回家。”
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