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修身齐家第一步(2 / 5)
夫所耗,自然流损..:,
这些,都是他在一年多的出征里,观察学习来的心得体会。
梁安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笔记录。
“...:..总之,军需管理是一门深奥学问,值得单列出来认真研究,培养专门人才!”梁广呷口清茶。
这方面的人才,目前为止,梁广认识的人里,只有韦洵、薛茂、皇甫毅可堪重用。
符坚已经算是少数族君王里,比较重视人才培养的一位。
可关注点还是放在明经、律史这些传统文教方面,相关算学、管理人才相对匱乏。
梁安有这方面的天赋能力,倒是让他颇为欣喜。
兄弟俩討论了一会算学,梁安犹豫著道:“阿兄,权宣吉伯父让我准备入读太学,可我思来想去,不打算继续就学,想请教阿兄意思!”
“说说你的想法。”梁广笑道。
梁安道:“成为太学门生,两年后参加试经考,通一经者普为弟子,弟子两年再试,通两经者可补授『文字掌故”。
两年復两年,一直到通五经,所耗时间太久,且经史子集非我所长,十年能通两三经已属不易。”
梁广点点头,按照现有太学读书考试体系,一个门生要想考上“郎中”,得到朝廷隨才敘用,最少也得十年。
太学针对的中下层寒素子弟。
土族、贵族官僚子弟不在此列,国子学、门荫品第、举孝廉、詔举才是此类子弟的入仕正途。
梁安拱手道:“一年多来,太学纲纪废弛,通策考经已流於形式,多为士族豪阀安排宾客、部曲录官所用。
我不愿再去那等乌烟瘴气之地,请阿兄应允!”
梁广点头:“既如此,那太学不去也罢。
阿弟年满十二,再过两年,我自会安排你入仕。”
梁安雀跃欢喜:“多谢阿兄成全!弟想跟在阿兄身边做个书算文吏,为阿兄功业尽一份绵薄微力!”
弟弟有此心意,梁广自然不会拒绝,带在身边多多栽培,边学边做成长更快“还有一事,弟不知当不当问。”梁安一脸。
“你我兄弟在家中,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梁安看著他,小声道:“阿兄和我,真要录入梁氏谱,做梁氏子弟”
梁广反问道:“你怎么看”
梁安没做多想:“阿兄为躯干头脑,弟为手足,全凭阿兄决断!
只要是阿兄决定的事,无论对错与是非,弟都会去做!”
梁广心中微暖,一年未见,阿弟已不再是初出梁园的稚弱小童。
虽未成丁,在长安入读宣教小学这一年里,他往来於官学和权府之间,见识、阅歷增长极快。
许多事情,不用明说,他也能心有体悟。
梁广沉吟片刻,“阿弟,
梁安神情庄重:“请阿兄训示!”
梁广从单于台械斗案开始讲起,把这一年多来的生死起落,毫无保留地讲给他听。
包括他决定除掉梁润,利用梁氏郎君身份壮大羽翼,以图谋在乱世降临时有更多自保之力。
一些考量和对未来局势的走向预判,也悉数说与他听,
梁安静心聆听,从最初的震惊到平静,他只用了短短片刻。
沉默了会,他起身拜倒:“阿兄既是吾兄,更是吾主!为兄长驱驰,梁安万死不辞!”
“阿弟快快起身”
梁广轻轻摁住他肩头:“治世尚未降临,你我兄弟当携手共闯,以谋求安身立命之业!”
梁安眼中流露出从未有过的光亮:“若能辅佐阿兄创立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