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战后变故(1 / 4)

加入书签

第135章 战后变故

淝水战后,寿阳连日阴雨。

郡府后堂,外檐下。

权翼、张蚝、赵盛之、赵瑜、郭褒一眾臣僚嘈杂吵闹,尤以嗓门粗大的张蚝为最。

张蚝头上裹著麻葛织成的纱布,几乎包住半边脸,额头部位印出血跡。

此战,张蚝率领五校尉精锐氏兵,硬抗北府兵猛攻,在长达半日的廝杀里,

他一直率军坚守在两军对攻最前沿。

秦军兵力占优,士气战心却不如普军。

数万北府兵几乎全员战兵,论精兵数量,晋军略胜之。

决战打到最后,秦军还能保持前军不败、中军不退的局面,张蚝功不可没。

符坚特进其“开府”,便是对他功劳的认可和褒扬。

张蚝也成了渺水战后,第一位因功封赏的將领。

此前,张蚝为驃骑將军,位列二品重號將军之首。

进封“开府”,品衔不变,秩禄高半级,有辟置府、徵召僚属之权。

这些“驃骑將军府”所设属官,也是朝廷认可的公府官吏,享受財政供养和补贴。

相当於拿公家钱发展私人势力,允许养一定数量的甲兵充作卫队仪仗,属官也在朝廷考课迁转序列,能够升迁、调任外职。

宗室之外,得以进封开府者可不多。

备受恩待的慕容垂,至今也难得此殊荣。

当然,以將军號开府者,至少也得做到四品重號將军以上。

如果品衔里带有尚书令、光禄大夫这些二品加官,也能直接开府。

张蚝继续保持功臣武將第一人地位,再往上,就是加“驃骑大將军”、“仪同三司”,成为品秩第一的位从公。

至於人臣顶峰的大將军、大司马、司空、太尉等“八公”行列,就要看功劳的积累和机缘。

爵位方面,承袭普室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制,在大秦似乎並不受重视,制度设置比较混乱。

张蛀本身已有第四品乡侯爵位,此次进封不做调整。

浑身带伤不影响张蚝大嗓门输出,骂声在并州口音和关中口音之间来迴转换。

他所骂者,不是退守渺水东岸的晋军。

而是丁零族酋帅,翟斌!

昨日项县飞马急报,丁零族首领翟斌,聚拢部民三千起兵反叛,从洛阳以西的新安攻入襄城郡,过颖川杀奔项县!

翟斌叛军出颖川时,已经发展至五千之多!

丁零族原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的原始游牧族群。

匈奴兴起则归附匈奴,檀石槐之后则归附鲜卑,鲜卑人称其为“高车人”。

鲜卑分裂,丁零族也隨之分散,一部分西迁金山(阿尔泰山),一部分仍旧依附中部鲜卑拓拔部,一部分南迁附入內地州郡。

归附內地州郡的丁零族早已同化消融,

安置在司州新安县的丁零族,原本是西迁族群之一,约莫有数千甚至上万落(户)部民。

双赵爭霸时期,这一支丁零族在首领翟氏率领下,以僱佣兵身份迁入关中,

隨后活跃在关东鄴城、襄国一带。

石虎时期,丁零酋帅翟斌获封句町王。

羯赵灭亡,翟斌率族民归附慕容鲜卑。

符坚扫灭关东,翟斌又归附大秦,迁到新安定居。

如今,反秦斗士翟斌,打响了叛乱第一枪。

梁广两手环抱斜靠廊柱,听著不远处张蚝怒骂声,合拢眼皮假寐,思绪早已神游天外。

张蚝骂声听多了,竟有几分催眠效果,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