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谢安让权(2 / 3)
吃力,幸得身后的吏部尚书王恭扶一把。
司马道子伴装斥责:“王卿怎可对丈人这般无礼谢公年事已高,气坏身子可怎办”
王国宝义正辞严:“臣与谢公虽是翁婿,可朝堂之上,当以公论公,不可徇私情!”
司马道子一脸佩服:“王卿可真是公而忘私啊!”
二人一唱一和,也引来司马曜几句夸讚。
殿上群臣脸色精彩,各有不同。
谢安虽是恼怒,可还保持著重臣名士风轻云淡的气度。
王国宝是他的女婿,却又处处与他作对,这一对翁婿已是建康朝廷上的笑谈。
不知道的,定会以为二人是生死对头。
司马曜拿不定主意:“听诸卿所言,还是儘快责令殷仲文探察敌情,確认北军行踪”
王国宝又道:“陛下!此次事件,重点不在於北军到底有没有南下!
而在於,谢石大都督进驻洛涧已有一月,却未与北军正面交战,一兵未动只是驻守!
谢石屡次自称,北军动向尽在掌握之中,却对敌军逼近淮南腹地丝毫不知!
若真是小股敌军也就罢了,万一贼分兵进逼,而谢石又不能及时向朝廷告急,一旦歷阳有失,江北不保,京师震动!
故而,臣以为,应当下詔对谢石予以申饰!”
司马曜沉吟不语,目光瞟向谢安。
“不可!”
谢安断然道,“谢石乃统兵大將,洛涧敌情和寿阳北军近况,他最是了解!
如何布防、何时进攻这些军机要务,朝廷不应擅加干预,以免误判敌情,使得前线將士军心不稳!”
司马道子冷哼一声:“谢公执掌中枢,谢石统兵在外,我朝军政要务,全仰仗於谢氏掌控!
就是不知,抗击北军一旦出现差池,谢公与谢石可担得起社稷安危之责!”
谢安脸色微变,会稽王这一番诛心之言,实在叫他有些无从辩解。
不管作何解释,淮南军权悉数掌握在谢氏手中,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陛下和朝廷对此本就敏感,偏偏这时,淮南腹地又闹出真假不明的“慕容垂领兵南下”之事。
会稽王和王国宝借题发挥,莫非是想.:::
群臣对司马道子一番话若寒蝉,谁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东普朝廷向来有权臣独大,镇压诸公的传统。
从庾亮庾翼父子,到王导、王敦兄弟,再到桓温桓冲。
中书令王坦之死后,宰辅大权悉数收归谢安所有。
谢安有忠臣名士情节,不愿做个受人指摘的欺君权臣,愿意让渡权力,与桓冲保持和睦关係。
又恰逢符秦大举南征,沉重外部压力下,蝇营狗苟的东晋朝廷內部,非常勉强地整合到一块。
以眼下朝局,別的士族门阀,或许对谢安的宰辅地位构不成威胁,但会稽五司马道子却是个例外。
谢安推行温和执政路线,倡导团结各方共抗外敌,反倒让司马道子看到取权力的机会。
这番诛心之言,无疑是当眾指责谢氏权势过大,內政外军一手掌控,大司马桓温权压朝廷一幕即將重演!
司马曜也是心里一紧,桓温的气,他可不想再受第二次。
王国宝朗声道:“陛下!淮南战事事关江山安危,谢公年高,谢石大都督也年届六十,难免精力不济!
臣以为,应当请会稽王並录尚书事,为谢公分担辅政之责!
同时,遣人以督军御史身份赶赴洛涧,协助谢石抗击北军!”
司马道子忙站出来揖礼:“臣年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