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北宋君臣的反应(2 / 4)
方必须彻查,拿到切实证据再去向皇帝匯报,好说服朝堂,一致对外。
谁曾想燕云之地突然冒出来一支“復汉军”,相比朝堂上其他大臣的欣喜,韩宗道却第一时间联想到异世界的人,心生焦虑。
原因很简单,燕云之地已被辽国统治一百多年,刚开始还有一些心怀汉人王朝的地方士绅举旗反抗异族,等辽国开了科举,重用汉臣后,地方士绅便认同了契丹人的统治,开始帮著契丹人维持地方秩序。
他们都是士绅家族出身,还能不了解同类的想法
这么多年来,燕云之地最多闹一些抗税、灾民暴动的小乱子,早就没有这种光明正大竖起旗號,还能接连打败辽国正规军的地方武装了。
前两个月还风平浪静,突然间冒出一支连战连胜的“復汉军”,除了神秘的异世界,本地人谁干的出这种事
所以韩宗道才会立马跳出来反驳苏辙的建言,但是他现在又不能当著朝廷眾臣的面说出没有证据证实的情报。
心念电转一番,韩宗道向宋哲宗躬身回覆:“官家,三月前的京师大火,开封府已查出真相,
但此事牵连甚多,老臣请求单独向官家匯报。”
宋哲宗微微眉。
如果是往日时节,他巴不得朝堂上的高级官员私下向自己匯报工作,最好再表明一下支持自己的心意。
尤其是韩宗道这位四朝老臣,要是能反水支持自己,赵熙能开心到多吃几碗饭。
然而如今太皇太后病危,赵熙愈发谨慎,反而不愿私下接见重臣,以免刺激到病危垂死的高滔滔,落下不孝的骂名。
“开封府既然查出了真相,韩卿便当眾给诸位卿家一个交代吧!”赵熙淡漠开口:“这件大案也该有个了结了。”
赵熙和高滔滔三个多月前便已下旨让开封府严查京师大火一案,结果开封府硬是了三个多月也没拿出一份结案报告,若不是韩宗道资歷够老、位置够稳,加上死伤的又都是小屁民,御史言官早就把他轰下台了。
韩宗道苦恼,要是能说,他早说了。
“官家,此事牵扯甚大,不宜广而告之。”韩宗道硬著头皮开口:“不如请苏相陪同,去偏殿容稟。”
苏辙一脸异的望过来,看到了韩宗道目光中透露的一丝焦急。
他对这位老前辈还是颇为敬重的,对方如此失態,八成遇上了大事。
“官家,臣愿意走一遭。”
苏辙是高滔滔捧起来的人,有他在场相当於太皇太后隨后也会知情,赵熙便不用担心被高滔滔忌惮。
说起来可怜,所有没亲政的皇帝都像一个人形图章,亲政之前无不小心翼翼。
尤其宋神宗的儿子还有几个健在,高滔滔又执掌大权数十年,面对亲儿子宋神宗时还会隱忍一二。
比如,儘管不喜变法但还是让儿子去实践了一番。
等宋神宗一死,摄政宋哲宗时期便將新党清除乾净,彻底推翻了“熙寧变法”,可见其权势之盛。
面对隔了一辈的孙子可没那么好的態度,歷史上也不是没有大权在握的太后换一个儿孙当皇帝的例子。
看到苏辙愿意,赵熙这才同意韩宗道所请,启驾偏殿。
不久后,一君二臣落座,韩宗道便將三个多月来查到的所有情况都匯报了一遍。
仇鸞很聪明,更清楚朝堂高官看待他们这些粗鄙武夫的態度,所以他故意省去了一些关键情况比如,吕良改造了他们一行人的双眼,再比如,聚贤庄內的神奇一幕。
这些他都没说。
因为这些事一旦说出口,他便要想办法向朝廷证实。
可是他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