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陛下圣明(3 / 4)

加入书签

龙去脉,都写得十分地清晰。

    虽说有时候,李可给下面的人发钱,好像那都不是他的钱一样。

    最后便对李可道:“朕对你信任就行了,你管其他人怎么说,胡惟庸告诉你的?”

    “对!”

    “你跟胡惟庸很熟?”

    “说过两句话吧,其实也不是很熟。”

    朱元璋便道:“你给下面的人的俸禄,的确有点高。”

    李可回道:“高肯定有高的道理,陛下您今年几岁?”

    朱元璋道:“四十三。”

    李可:“那陛下您觉得您还能再活几年?”

    这话就说得有点不太礼貌了。

    朱元璋睥睨地看着他。

    李可便道:“臣倒是可以只给工匠发只够他们一家五口糊口的钱,可这样一来,他们干活也就不会积极,那陛下您到了入土的那天,都未必能见到治隆唐宋。如今,臣这不就是在花钱抢时间么。而且这些钱发下去了,也正好可以促进各行各业。像餐饮,他们有钱了,肯定得去下馆子吧,那这餐馆,酒店,不就自然而然地兴盛起来了。”

    “当然,并不是说发得越多就越好,像纸钞,发得越多,就越是贬值。”

    “臣一直都有思考发钱之道,纸钞是可以无限印的,所以理论上而言,朝廷想要多少钱,就能印多少钱。”

    “可问题是……不管是宋朝,还是元朝,都有教训,纸钞一旦多了,这钱就不值钱了。”

    “那到底这个钱,需要印多少?印了以后,又该怎么发到百姓的手里?”

    “最终,臣想来想去,这才想到了一个办法。”

    朱元璋便问道:“是何办法?”

    李可道:“要发,就发给那些能为整个大明增加物质财富总量的人,而且可以根据整个大明的物质财富总量,以及流通的效率来确定发钞的数额。”

    “就好比说,本来脚踏打谷机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的,没有这个东西,百姓打稻谷就会很累。”

    “但是如今有一个人把这个东西发明出来,而且还减轻了百姓的辛劳,使得百姓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去打稻谷,甚至还有别的时间,去干点别的事,比如说,我把打稻谷的时间拿来钓鱼了。”

    “那这整个大明,是不是就比原来的大明多了一条鱼。”

    “这就好比,原本大明只有一石粮食,现在由于发明了打谷机,又多出了一鱼,那是不是整个物质财富总量就增加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