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 章 和领导的深入交流(2 / 3)

加入书签

p>

关于下一步的问题,王鸿涛想过无数次,开诚布公说道:“我还年轻,想继续干一些实际工作,我觉得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对三农工作有所欠缺。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饭碗须得捧在自己手里。

农业要强起来,就必须从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为此,我想去一个农业大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我国农业综合企业并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农业?黑吉辽?豫省?鲁省?鸿涛,再过几天,五中会议要选举你担任政治局候补委员,明年转正,去那几个省不是特别合适。

不过,你能心系农业我很欣慰,从你从政经历看,确实对三农工作情有独钟,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这是何故?”

“我出生在农村,是从土地里走出来的,小时候没少干农活,我深知农民的疾苦,更知道农业的重要性。

说句浅薄的话,我觉得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要吃得起饭、干得起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干仗,比拼的是军事、科技。

但是,如果我们连饭都吃不饱,拿什么去干仗?4大粮商控制了全世界85以上的粮食交易,我们的粮食自给率不到70。

如果某一天,我们需要跟漂亮国掰掰手腕,我想的是最起码不能饿着肚皮跟他们干,在粮食方面我们一定要自给率达到90以上。

所以,我迫切的想去一个农业大省,哪个都行,让我对农业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好为您解决国际问题保驾护航!”

笑道:“你这观点很新颖,话糙理不糙,吃不饱饭,我们哪来的底气和人家叫板?鸿涛,粟大将三让元帅,你不会是在效仿吧?你想的有点多!”

“我太年轻了,威望、资历、能力都不足以服众。

这次回京,我真正感受到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走错了路,说错了话,甚至工作都不知道怎么干了。

再下去磨炼几年,估计我就有信心了。

如果到时候觉得我可堪重任,我一定义不容辞、迎难而上,在您的领导下为人民奉献中省,贡献全部的力量!”

“从缅北的事情看,你很有血性,外媒已经把你归到‘强硬派’‘鹰派’里了。

其实,我很想让你去闽,那里需要有个铁腕人物跟他们交涉。

算了,我再考虑一下,但是无论安排你去哪里,你都要服从组织决定,全力以赴去开展工作。”

“请您放心,我就是党的一块砖,您指哪我就打哪!

还有件事情,看您能不能支持一下。

李总答应2万亿的清欠专项资金,我感觉有些捉襟见肘。”

笑道:“钱的事你跟他谈,或者下次政治局会议列为议题,你去说服大家。

2万亿不少了,国家这么大,到处需要钱。

还有,滇省的医保是怎么回事?人家告到我这里了。”

“我实在想不通,社保基金我们自己能管好。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是秦省和滇省,每年都有结余,这可是人民的保障。

为啥就要商业化?美其名曰为了解决‘垫资、跑腿、周期长’的这些烦心问题,但是多一个环节就要多一份成本。

有问题,我们可以自己解决,我有信心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秦省和滇省医保我们搞得很好,不用老百姓垫资,也不用老百姓跑腿,出院就结算,我们不用别人瞎操心!

医保,是通过在参保人之间分摊疾病费用风险,体现出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型社会关系。

这钱,我不想让任何人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