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4章 班子调整(2 / 3)

加入书签

2个重要岗位空缺,结合正在各部门、各市州县的人事研判组,全省的干部都知道,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即将开始。

人事问题是最敏感的,也最牵动人心,但凡有关系的都开始“活动”

,各市、州开始不要命的清偿政府债务,仅省财政从上级收到的资金就达到500多亿,都是那些地方干部从部委跑来的、要来的,不逼一把还真不知道他们有这么大的能量。

同时,小斌这个“财神爷”

从这次案件中“榨”

出来一千多亿,王鸿涛适时的把清偿政府债务的省级配套资金,从30增大到50,你地方还多少,省里就补多少。

于是,滇省“包工头”

们的春天到了,省、市、县开始了大面积的政府债务“清零”

行动,在偿还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

的事,又令人深思,甚至检讨。

有些县区有2010年以前的债务,这说明欠债长达十余年!

有些“包工头”

已经去世了,导致钱付不出去,项目单位想尽办法合理的清理债务。

政府主动清偿债务,这可能是除秦省外,各省罕见的事情,也是极大的民生工程。

全省的生意人都在感恩王鸿涛,大家都知道是王书记定下了“铁腕”

政策,才让大家拿到了几千亿的工程款、项目款、采购款等等。

这一政策也救活了无数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因为太多的企业没落就是从资金链断裂开始。

平日里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拿到5、10的款项,谁能想到一次性就结清了!

这也改变了县级政府实施的工程、项目无人去干的尴尬局面,试想一下,拿不到钱的活,纯靠垫资,谁愿意干?

王鸿涛开始精心谋划“大农业”

构想,一个省的长远发展必然要有规划,要有具体的目标,要有政策支持,举全省之力干好一件事、发展一项产业就非常了不起了,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

滇省的“十四五”

规划王鸿涛不是没看过,不做评价!

农业厅常务副厅长王泓卜成了王鸿涛的“秘书”

,随时在正牌秘书白承志的办公室里待命,因为王书记随时要资料、要数据,忙的不亦乐乎,信心百倍。

大家都知道,这个老农业专家的春天要来了,只有在王书记手上,这批人才能被委以重任,滇省的官场风气不知不觉的在好转,原因就是主要领导用人导向的转变。

短短的几天,王鸿涛亲自动手,撰写了《关于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的支持意见》,从成立机构、产业扶持、政策补助、道路建设、一县一品、技术指导、产销结合、企业+农业八个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意见形成后,王鸿涛把他交给了王泓卜,安排他邀请中科院、大学专家,组织省内农业专家,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补充。

安排在全省范围内就有机蔬菜推广的大走访、大调研,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放在此项工作中。

9月9日,王鸿涛应邀省政府、教育厅长曾海军邀请,参加了全省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亲自为获得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的教育工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关于这个奖金的问题,有人建议取消,不符合上级政策导向,王鸿涛提出疑问,哪个文件不允许给获得表彰的同志物质奖励?评优的目的是褒扬先进、激励后进,否则评选就没有任何意义,必须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所体现。

会上,在全省万众期待下,省委书记王鸿涛发表重要讲话:“秋菊溢彩,桃李芬芳。

在这收获成果又播种希望的美好季节,我们迎来了第36个教师节。

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广大教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