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一边倒的常委会(2 / 3)

加入书签

发言席汇报了同州古城改造提升项目,把这个项目说的天花乱坠,景区将在空间形态上形成黄河大观带、史记长廊带和古城区、黄河生态区、史圣区“两带三区”

的格局;形成集明清建筑品味、历史文化体验和农业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世界级综合旅游目的地,‘史记同州风追司马’必将成为经典。

目前部分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恳请省委、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话音刚落,陆文华说道:“县域自古以来就是相对独立的地域经济单元,承担着‘富裕一方百姓’‘繁荣地域文化’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

新时代,县域承载着新的功能,它既是乡村振兴的依托,也是缓解‘大城市病’、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

县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也就打通了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连接通道,从这个角度看,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我觉得同州市利用自身优势找准了发展方向,我们理应予以支持。

10个亿的资金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是如果能造福一方百姓,从而带动全市、全省的旅游业,那还是值得的,我建议把此项目列为省级重点项目,省财政在资金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省委秘书长黄铭马上接茬,说道:“同州的古城改造提升项目符合同州的发展优势,能极大推动了以同州为核心的文化旅游项目,利国利民,我个人比较看好。”

组织部长马绍良说道:“同州古城改造提升,是经过科学论证,我个人觉得符合实际,还能改善民生。

发展旅游业符合全省的战略规划,应当予以大力支持!”

三板斧轮完了,王鸿涛好像在想着什么事,其它常委老僧入定的看着笔记本,一言不发。

冷场了!

陆文华很无奈,开始点名:“鸿涛省长,你是什么意见?”

王鸿涛说道:“既然书记让谈,那我就发表一下看法。

同州在前几十年的老城保护中的确取得了成绩,最大限度地保留部分古城原居民,形成了‘古城古、新城新,双桥分内外’的格局。

但是,近些年同州的古城开发有些操之过急,在度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古城商业化气息偏重,这是社会普遍共识。

古城是传统社会城市的产物,在改造中必须刹住只讲经济效益不讲文化价值过分商业化的错误思潮,防止建设性破坏,防止打着保护文化的名义,干着破坏文化的事情出现。

其实同州的古城改造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效果在那摆着,大肆的开发建设对于古城而言并非益事。

成片的拆迁建设,让大量的老建筑焕然一新,但是焕然一新的背后却是大量的老的明清四合院遭到了大量的拆除,让古城远离了生活气息,这对古城来说又是另外一种更深的痛。

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同州打着文化开发保护的幌子,干着破坏文化的事情,在开发利用上表现平平,关于这点做个简单的调研便一目了然。

古城内大肆强拆,拆真建筑,复制假建筑。

大量新修的仿古建筑在古城内比比皆是,古城的面貌确实焕然一新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古城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也消失了,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让仿古建筑所替代。

当地居民坦言,‘古城的味道随着改造也变淡了,改造都快把古城改完了。

改造提升是好事,但目的是让文物活起来,并不是让文物被拆掉修仿古的。

目前社会上留存着一股思潮,似乎认为大肆开发,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让文物最大限度的发挥商业价值就是活起来。

这种活起来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大肆地对文物进行翻新改造,打着保护文物的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