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会试龙门开(1 / 2)

加入书签

三月十八,辰时三刻。

贡院沉重的朱漆大门在嘎吱声中缓缓开启,刺目的天光倾泻而入,照得久居暗室的举子们纷纷抬手遮眼。

张时安拎着空了大半的考篮踏出门槛,靴底粘着号舍里带出的石灰,青白襕衫上满是墨渍,袖口还蹭着半块干硬的栗面馍渣。

"师、师兄……"

身后传来虚弱的呼唤。

徐子睿扶着墙根踉跄走来,原本圆润的脸颊凹陷下去,活像只饿了三日的狸奴。

陈明哲更惨——他分到的号舍紧邻水缸,九日里听了满耳朵的舀水声,眼下挂着两团乌青,走路都在打飘。

三人相视苦笑。这哪是才子出闱?分明是逃荒的难民。

"先回家。"张时安压低声音,"这两日好好在家中休整,不出门总归少些麻烦。"

正说着,街角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让开!都让开!"

五六个皂隶推搡着人群,护着顶青呢小轿匆匆掠过。

轿帘微掀,露出半张苍白如纸的脸——竟是崔琰!这位崔家公子此刻双目紧闭,被两个家仆架着胳膊,官靴底还沾着未干的粪渍。

"听说在臭号里晕了三回……"

"活该!谁让他家买通号军往别人墙缝吹迷药?"

议论声中,张时安眯眼望向贡院东侧的衡鉴堂。

那里门窗紧闭,却已有胥吏抱着成摞的答卷进进出出。最激烈的博弈,此刻才刚开始。

烛火通明的衡鉴堂内,十八房同考官正在首轮阅卷。

"诸位请看这份!"《诗经》房同考官突然拍案,"《檐马声》诗末联'莫效商女唱,江河日夜声',分明是讽喻时政!"

"慌什么?"《春秋》房刘同考夺过卷子,指着上面一段朱批,"总裁大人亲批'刺世疾邪,深得风人之旨',你比王尚书还懂诗教?"

众人噤声。今科总裁官户部尚书王肃是出了名的务实派,最厌烦那些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

突然,门外传来争吵。

"此卷必须落第!"礼部郎中郑怀仁攥着份答卷冲进来,"你们看看这《春秋》题怎么答的——'礼法杀人甚于水火'?简直大逆不道!"

刘同考扫了眼卷头密封的"宙字二十九号",突然笑了:"郑大人,您侄女婿崔琰的卷子,好像就在下官左手边第三摞?"

郑怀仁脸色铁青。他当然知道崔琰的策论通篇都在拍太师马屁,若真较起真来……

"都住口。"

沙哑的嗓音从屏风后传来。

满头银发的都御史杨涟拄着拐杖现身,他是皇帝亲点的监临官,以"铁面无情"着称。此刻老人枯瘦的手指正点着案上一份答卷:

"老夫不管你们有什么盘算,这份《统筹三政策》,必须呈送御前!"

杨涟所指的,正是张时安的压卷之作:

《漕运、盐政、边屯统筹三策疏》

学生闻善治国者,如良医治疾,必察其本。

今漕运疲敝、盐政壅滞、边屯荒芜,看似三患,实为一症:利不入国,而尽归中饱..

一曰漕盐互易。准漕丁贩盐抵工,岁省脚银四十万两。然须设盐引稽查司,由户部直管...

二曰军屯联运。调甘州、固原边军护漕,以屯田所产补漕粮损耗。但需革除'吃空饷'旧弊...

三曰火耗归公。各省漕粮折色银,由巡漕御史直解太仓。敢有截留者,以盗官钱论斩!

此三策行,则岁增国库二百万,而民不益赋...

"好个'民不益赋'!"王肃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