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微博和偷菜(2 / 6)
核心战略,不仅没错,还很精准。
微博能成功,一个是得益于3G/4G时代+智能手机大爆发。
另外一个核心便是全民参与,全民讨论。
博客时代,大部分网友只是‘博主’的追逐者。
毕竟,长文写作的门槛更高。
写出一篇得到大多数人追捧的长文远比写一个段子、一句话更难。
博客时代是精英人士的舞台。
各种论战、点评、观点输出,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很难得到大规模传播。
而微博的140字内容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创作门槛。
转发+评论+点赞的互动机制,又构建了一个多级信息扩散网络。
它不再是博客时代【博主—读者】的单向传播。
微博时代,每个用户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
虽然沈良写的企划书里仍然有大V认证,但微博的整体规划是去中心化的。
这一点,陈桐和窦婉茹都知道。
他们不知道的是具体如何执行。
看到企划书里的粉丝数量、黄V/蓝V认证、话题广场、转发评论点赞互动、基于兴趣标签的推送、热搜榜单等等内容,陈桐不由心中一振。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赌的成分,看完这份企划书之后,他觉得这不是赌不赌的问题。
而是赢多、赢少的问题!
这是革新!
陌生人社交的革新!
它不像QQ,现在的QQ更倾向于熟人社交,它也不像博客,博客是【作者-读者】的二级传播模式。
继续看。
第二部分的标题,沈良专门加红加粗加大。
内容审核:关键词过滤+人工审核。
这是重中之重。
占据先发优势的饭否网就败在这一点。
全国,不,或者说全球范围内,任何一个公共信息平台,都绕不开过滤机制。
黄、暴、政等等,各有各的敏感地带。
任何形式的自由都该存在边界。
区别只是边界不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