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当导演哪有不改剧本的?(5 / 8)

加入书签

息前,他还是主战,临走时这一顿,一个留白,令人浮想联翩。

    继续看。

    到了蒋干盗书的剧情,卢苇把‘苦肉计’搬到了宴请蒋干的宴会上。

    蒋干亲眼目睹了周瑜、黄盖的冲突。

    殊不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一段改编,沈良也很喜欢,比吴白鸽的《赤壁》好多了。

    吴白鸽拍的‘大声密谋’,太儿戏。

    跟黑帮电影似的。

    当然。

    卢苇写的本子,沈良也有不太满意的地方。

    比如借东风的环节。

    【诸葛亮:“诈曹操易,欺天,难。”

    周瑜(智珠在握):“天律如似音乐,虽遵其律,但也微妙,有时反锋逆转便是另一种境界,鲁肃,你该把赤壁的秘密告诉先生了。”

    鲁肃对诸葛亮咬耳低语:“此地在冬至阳生阴遁时节,云梦大泽会因为冷暖交替不均,生出一股东南反吹的湖陆风。

    这是所有外地人绝难知晓的,便是当地人,也只有长年风行于浪中的老渔民才知晓,这便是都督的另一种境界。”

    闻言,诸葛亮眼光一惊。

    周瑜淡淡道:“如此而已。”】

    虽说正史赤壁之战跟诸葛亮关系不大,什么草船借箭、借东风都是虚构的。

    但《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像卢苇这么写,是符合史实,也立起了周瑜足智多谋的儒将、智将的形象。

    可,诸葛亮的光辉全被掩盖了。

    不行!

    这一段必须改。

    沈良提笔在一旁写下几行字。

    【诸葛亮(淡然):诈曹操易,欺天,难,难,难。】

    【周瑜(惊讶):若是孔明兄,当如何施为?】

    【诸葛亮(抚须):都督胸有城府,岂无妙计?】

    【周瑜(淡笑):不若你我二人各执笔墨,略书于笺,互换阅之,共论长短?】

    【诸葛亮:善!】

    【少顷,俱书讫,周瑜、诸葛亮展绢相示,其上皆书“借东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