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玩点不一样的(3 / 4)

加入书签

节省成本,又契合网络播放渠道。

    不过,沈良不准备那么干。

    他要用一比一的极端画幅比例。

    一比一拍出来的画面是一个‘正方形’。

    简单来说,一比一画幅相当于在16:9的屏幕里截出一块正方形空间。

    空间之外的环境、画面,全部不展现。

    方形画幅呈现出来的感觉,就像是在实验室里观察小白鼠,更能体现压抑的情绪。

    但,整部短片有两处片段,画幅会从一比一变成1.85比1,或者2.35比1。

    一处是开头刷车工走入那间藏着秘密的‘收藏室’,另外一处是结尾刷车工走出洗车房。

    走进收藏室,刷车工的心情是快乐的,愉悦的。

    画幅由窄变宽。

    走出阴暗的洗车房,走到阳光之下,刷车工的心态是如释重负。

    由窄变宽!

    当局促逼仄的画面突然像画轴一样展开,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好跟刷车工的内心变化相对应。

    这种手段,又被学界称之为‘画幅蒙太奇’。

    自此,画幅的变化,不再只是一种视觉表现,而是融入影片叙事和情绪传达之中。

    14年上映的加麻大电影《妈咪》,就是将画幅变化赋予新定义的典型案例。

    导演泽维尔·多兰拍摄时,选用的便是极端的一比一画幅,全片只有两处从1比1画幅变成电影常用的宽屏。

    两处都跟主角的情绪变化有关。

    像这种具备开创性、试验性、探索性的东西,沈良当然要提前偷了。

    不对!

    不是偷!

    十几年后的东西放到现在,那是虚空抄袭,叫什么偷!

    往后,但凡提起‘画幅蒙太奇’、‘画幅的运用’,都得提他沈良的名字!

    (PS:案例放在彩蛋章)

    至于一比一的画幅太猎奇,不符合普通人的观影习惯,那都不是问题。

    沈良拍《刷车》的目的是什么?

    拿奖!

    看《刷车》的都是什么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