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目标改变——东南亚(2 / 3)
>
瞬间让所有还在叫嚣、抗议、甚至试图以“绝食”抗争的洋大爷们纷纷噤若寒蝉,浑身发抖。看着昔日代表女王陛下无上权威的总督大人像条死狗一样被拖走,他们终于无比清醒地认识到:属于他们的殖民特权时代,在这片被刺刀和暴力主宰的土地上,已经彻底终结!劳改营里繁重到令人崩溃的体力劳动、恶劣到极致的生存环境、看守随时落下的皮鞭和枪托,迅速磨平了这些“文明人”最后的傲气。为了活命,曾经养尊处优的老爷们,也不得不拿起沉重的工具,在烈日或暴雨下,如同最低贱的苦力般挣扎求生。
就在雷州半岛陷入血腥僵持,洋人老爷们在劳改营里品尝“小日子国王铁拳”滋味的同时,一场更大的风暴在东南亚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
奉小日子国王的严令,并屈服于海军大臣山本七乘八(担任南下总指挥)的压力,小日子陆军不得不捏着鼻子继续配合海军修改战术,执行了“南下”战略。他们以“投诚”的暹罗为稳固跳板,兵锋直指资源丰富的马来亚和战略位置关键的上缅甸边境。
代英在马来亚的防御,如同朽木搭建的城堡。装备老旧,士气低落,指挥系统混乱且充斥着殖民地的傲慢与偏见。面对日军海陆空(尤其是小日子海军在暹罗湾的快速登陆和空中优势)的猛烈协同攻势,马来半岛的代英军队一触即溃,节节败退。
曾经被誉为“东方直布罗陀”、固若金汤的新阿坡要塞,在失去了制海权和陆上屏障后,其神话迅速崩塌。守军司令白思龙中将的抵抗意志,远不如他熨烫军服来得用心。在象征性地抵抗了一阵,甚至寄希望于日军会“绅士”地接受有条件投降后,这座扼守马六甲海峡咽喉的世界级巨港,在巨大的耻辱中升起了白旗。堆积如山的战略物资和数万战俘,尽数落入日军之手。
北方的上缅甸战场,代英部队的反抗稍显激烈,但也仅仅是“稍显”。然而,他们遇到了一个将“穷鬼的闪电战”玩到极致的战术鬼才,山下奉武。
面对缅甸北部糟糕透顶、堪称地狱的交通状况(无边无际的原始雨林、泥泞如沼泽的道路、季节性洪水),山下奉武创造性地、大规模地使用了自行车!成千上万的日军士兵,骑着加重的、被称为“银轮部队”的自行车,沿着狭窄的林间小道、废弃的铁路路基、甚至干涸的河床,以远超徒步行军的速度进行大范围的穿插机动!这些“铁驴”部队轻装简从,只携带轻机枪、掷弹筒、迫击炮和少量弹药,利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和突然性,不断迂回包抄,切割代英看似坚固实则漏洞百出的防线。
代英指挥官们被这种前所未见、土得掉渣却又异常高效致命的战术彻底打懵了!他们习惯了欧洲平原上钢铁洪流般的坦克集群推进,却做梦也想不到在东南亚的密林深处,会被一群骑着自行车的士兵以“闪电”般的速度分割包围!坚固的防线往往在侧翼或后方被突然如鬼魅般出现的日军“自行车兵”撕开巨大缺口,随即整条战线陷入恐慌、混乱和雪崩式的崩溃。
“报告将军!第5旅侧翼…侧翼发现大量敌军!他们…他们是从林子里钻出来的!天哪…他们骑着自行车!到处都是!”通讯兵惊恐到变调的报告,成了代英缅甸指挥部里挥之不去的噩梦。
如果不是缅甸北部那地狱般的自然环境——遮天蔽日的原始雨林、深可没膝的泥泞、以及突如其来的山洪——严重迟滞了日军“银轮闪电战”的推进速度(每日推进远低于山下奉武预期的30公里),代英在缅甸的溃败将会更加彻底和迅速。即便如此,整个缅甸的战局也已急转直下,风雨飘摇,代英殖民统治的根基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土崩瓦解。
消息很快通过电波,飞越千山万水,抵达黔州思州督军府。
萧河站在巨幅的远东及东南亚地图前,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