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主公来了(3 / 4)

加入书签

/p>

孙膑却不支持:“不可。

活城可守,死城不可守。

我与田忌将军击退徐州军团之把握不足两成。

倘若我等战败,主公再无援军,黄河以南尽皆失守,田单将军再守孤城,又有何意义?不如于黄河渡口备好船只,一旦战况不利,率领将士北上,尚能保存部分实力。”

“只有不到两成把握?”

“或许更少。”

田忌、田单面面相觑,很明显即使是孙膑,在兵力只有对方一半、高阶兵种数量远远不及对方时,也对自己缺乏信心。

除非可以在决定性的会战中巧妙取胜,否则,孙膑一个人无法改变强弱对比,更别说楚天的麾下也有一群谋士,以及大量的武将。

孙膑已经留下后手,算到战败后,逃往黄河以北。

接下来只是冒险一搏。

北海国,临淄,诸侯赵公子只剩齐国这一个郡国。

东汉末年的齐国与春秋战国的齐国是两个概念。

实际上赵公子的领土可能只有两三百万人口。

凭借这点人口,与拥有数千人口的徐州牧交战,多半不现实。

目前赵公子麾下只剩下两个武将,多尔衮和薛万彻。

太史慈被楚天俘虏,成为楚天的虎贲军将领,吴三桂、管亥被杀。

担任赵公子大将的多尔衮意识到危机到来。

他不能落在徐州牧手中,因为徐州牧麾下的武将赵云与他有仇。

如果被徐州牧俘虏,他九死一生。

因此,多尔衮在给自己谋求后路。

多尔衮在东汉,除了赵公子以外,并非没有其他认识之人。

当初官府镇压青州黄巾军时,多尔衮指挥北海国的黄巾军,派遣鳌拜前去济南国攻击曹操。

鳌拜战败后逃往黄河以北,投靠明关,而多尔衮被楚天和赵公子围困于即墨。

多尔衮、吴三桂被迫向赵公子投降。

现在明关察觉到赵公子已经无法在青州坚持,所以派来内政大臣范文程,带上鳌拜的书信,试图招降多尔衮,劝说多尔衮北上。

“赵公子只有一个郡国,黄河以南尽数都会为楚子谋所拥有。

将军又与楚子谋结仇,他不大可能会放过将军,请将军尽早下定决心,投靠明主。”

“听说辽东太守还在幽州大战,不知道如何?”

“实不相瞒,太守久攻袁绍不下,兵粮不济,恐怕很快便要撤兵。”

“辽东太守无法入主幽州,我投靠辽东太守又有何好处?”

“太守计划回师辽东,为的是平定高丽国,以及北部一些游牧、渔猎部落,再图幽州。

一旦吞并高丽国,主公人口更多,到时扫清后患,再入幽州,必定势不可挡。

主公不缺少骑兵,唯独缺少将军这样的人才而已啊。

请将军无须怀疑主公的诚意。

黄河以南已经为楚子谋占领,除了北上,将军还有何处可去呢?”

鳌拜在青州黄巾军时是多尔衮的部下,范文程提及鳌拜与多尔衮的交情,劝说多尔衮离开青州,前往辽东。

“赵公子对我不错……”

多尔衮不由心动,唯一让他投鼠忌器的,只有赵公子对他的恩情。

“将军性命即将不保,为何还要顾忌昔日恩情?”

“我可说服赵公子,一同前往辽东,投靠辽东太守。”

“大可不必。

太守已经多次派人游说赵公子,但赵公子无意北上,似乎倾向于投降楚子谋。

如果你继续跟随赵公子,只是死路一条啊。”

“赵公子要向楚子谋投降?!”

范文程言语间打动多尔衮。

多尔衮与赵云有仇,不可能投靠楚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