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再进武汉(2 / 3)

加入书签

领路费,只能收用一小部分,大部分要献给日军。

除了“通行证”

外,又有“良民证”

日军对武汉的管理十分严格。

只有在武汉的常驻人口才有可能被颁发一本所谓的“良民证”

,如果是从外地逃难来汉的人根本无法取得该证。

持有这个“良民证”

的居民,每天要将证件放在自己的身上以备抽查。

当时在武汉很多要道都设置检查的关卡,没有“良民证”

的人随时有可能被抓。

日军将所有的居民每10户绑定在一起,彼此保证不违抗日军的管理,不参与地下反抗组织等活动。

只要10户中有任何一户的家人出现上述行为,其他9户都有可能遭受牵连,甚至被杀害。

至于孟绍原那个时代,电影电视里在武汉来去自如的中国特工,大杀日寇汉奸的场面,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秘密的抵抗组织有,但他们充其量只能在日军驻地附近进行一些小的破坏活动。

而他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将武汉城内的情报秘密的传递出去。

军统曾经想在武汉进行一次暴动,结果还在筹备,就是因为“良民证”

和“连坐法”

,让这次行动彻底暴露,军统四人被击毙,十四人被俘。

“良民证”

是日本人的一大“发明”

,这本小小的证件,在抗战前中期帮了日本人的大忙。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和“派出所”

是日本人带来的一样,“良民证”

这也算是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的雏形吧。

负责管理武汉的,一共分成三个部门。

一个是驻扎在汉口利冰厂大楼的“宪兵汉口队本部”

队长美座时成大佐。

一个是安清帮头子计国祯出任会长的“武汉治安维持会”

维持会各机关由日军派出的“嘱托”

控制,“总嘱托”

为日本人浅见敏彦。

第三个,则是正在筹备成立中的武汉特别市政府。

这个伪政权日本指定的市长叫张仁蠡。

张仁蠡也许没几个人认识,可是说起他的父亲,那就大名鼎鼎了:

清末名臣张之洞!

张仁蠡是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

而负责武汉情报工作的,则是与宪兵队密切合作的日本驻武汉特务机关机关长芳贺则江大佐。

所有的机关,都统一受日本华中派遣军最高司令官领导。

武汉沦陷后,珞珈山成为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的司令部,为了慰藉日军的思乡之情,从日本引种来樱花在武汉大学老斋舍前种植。

谁料到几十年后,武汉大学的樱花竟然成了一景。

孟绍原进入武汉,有了胁坂次郎的人加持,自然畅通无阻。

他也大方,给了一路上负责保护自己的五个日本兵一笔钱,弄到日本兵反而连声向他道谢。

可孟绍原这才刚刚开始,他带着索菲亚、艾莉森和五个日本兵直奔宪兵汉口队。

一到门口,便让那个带队曹长前去报告,说是从咸宁防区来的,请求见到美座时成大佐。

听说是胁坂次郎那里来的,又是国际记者,担负着确保武汉亲善大会顺利召开重任的美座时成,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将他们接进来。

“那么,就到这里吧。”

孟绍原立刻对那五个日本兵说道:“一路上,辛苦了。”

“那是我们应该做的,将来有机会再见。”

带队曹长,对着孟绍原深深一个鞠躬。

孟绍原要的就是这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