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节意图(2 / 3)

加入书签

之言,哪有自己觉得适合与否的?顾瑾之问这话,就问得有点叫人摸不着头脑了。

她再说出去,就要露陷,所以她转移了话题,和母亲说了说家里的其他琐事。

顾瑾之的二表哥宋言昭顺天九年中了进士之后,在翰林院学习三年。

而后,宋盼儿托大伯顾延韬的关系,把宋言昭选在了吏部。

她又托大伯母做媒,把胡婕说给了宋言昭。

宋言昭和胡婕成亲也四年了,生了两个女儿。

正月初一拜年的时候,你二表嫂还说,你二表哥每个月的供奉,不足以支撑他们一家四口在京里的花销。

又不好总要延陵府那边的接济。

她想带着孩子们回延陵府去。

宋盼儿说起胡婕,不再直呼姓名,而用顾瑾之的二表嫂代替。

京里的花销大,顾瑾之是知晓的。

只是,顾瑾之记得大舅在苏州是个极肥的差事,宋家在延陵府也是望族,怎么会有拮据一说?

二表哥才做了官,没有其他进项,生计自然是有些艰难。

二表嫂娘家也不阔绰。

大舅和大舅母没说帮衬几分?顾瑾之问。

胡婕娘家什么情况,顾瑾之也是知道的。

她的陪嫁,大概是舍不得拿出来补贴家用。

而大舅家里是很富足的,顾瑾之从母亲的陪嫁里可以窥见一斑。

有了个做京官的儿子,父母应该是分外骄傲,怎么可能不接济?

怎么不帮衬?如今我们家那一枝,就你二表哥做了官,谁不要供着他?就算你大舅母真的不想给钱,从你二舅那里也是能借到的。

你二表嫂说要回延陵府,我也当她只是想借钱,便漏了口风,能借给她一千两银子周转几个月。

她挺干脆的,说不用的,等过了二月就要启程回延陵府,程仪足够了。

这是打定了主意的。

宋盼儿道。

顾瑾之不想以别有用心去猜测不熟悉的人。

对于胡婕,顾瑾之仍是不太了解的。

对于不太了解的人,不好妄断别人行为的用意。

顾瑾之心里有些想法,到底不适合,就没有接话。

你大表哥在延陵府,如今也成了家。

他运气不济,这么些年总无法进学。

你大舅一连三年考绩都是优,已经上报了朝廷。

替你大表哥谋个延陵府的差事。

宋盼儿继续说,你大表哥以后是要留在家里守业。

你二表嫂许是担心,你大舅母暗地里把家产塞给了你大表哥吧?

这个年代五品以上的官。

连续三年考绩为优,就可以上报朝廷。

封妻荫子。

朝廷的官,也分很多种,荫官是专门吃俸禄的。

胡婕的心思,谁也猜不着。

她娘家人都在京城。

她留下丈夫、放下娘家人,带着孩子回延陵府服侍公婆,外人除了赞一声孝顺,在这个百姓孝为先的年代。

还真不好挑其他毛病。

但这中间的不合情理,谁都是心知肚明的,却不能说出来。

宋盼儿在外人面前,也不好说什么。

只有在女儿跟前,才直言不讳。

顾瑾之想起了小时候的胡婕。

在京城的时候,胡婕有点霸道任性;到了延陵府,她身为太守之女,更是高傲尊贵。

延陵府的世家望族。

都给胡泽逾几分敬重,胡婕又自称出身侯府,巴结她的不少。

这些年,顾瑾之和她不曾深交。

胡婕有不少优点,可她到底只是个小孩子。

又不似姜昕那么通透脱俗,顾瑾之一个世俗之人,前辈子经历过半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