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节诊金(1 / 4)
苏嫔面色还好。
至少从面相上看,没什么明显的疾病,顾瑾之心里就有了几分疑惑:太后的暗示、苏嫔的拜访,跟病没关系吗?
顾瑾之坐下,陪着苏嫔说话。
苏嫔跟顾瑾之也算言语投机。
一个话题,两人都能说上几句,不会冷场。
苏嫔喜欢字斟句酌,娓娓道来,顾瑾之也好耐心,慢慢听她说。
说不了几句,苏嫔就忍不住清清嗓子。
顾瑾之问她:娘娘,您嗓子不舒服?
苏嫔顿时面露愁色:是不舒服,已经多时了。
当初您和王爷大婚,我这嗓子就难受得紧。
太医也瞧了,也吃了药,好了几日。
没几日,又犯了,如今吃药也不好使。
太后娘娘问了一次……
果然是有疾病的。
我给您瞧瞧?顾瑾之问。
苏嫔也没有虚套客气。
她今日来,就是想找顾瑾之看病的。
她道了谢。
顾瑾之让她张开嘴,看了看她的咽喉。
又替她诊脉。
之前吃了什么药,您知道吗?顾瑾之问她,哪位太医瞧的?
是张太医。
苏嫔道,有消炎利咽剂,有半夏朴厚汤,还有些活血化瘀的药……
张太医?苏州来的张渊?顾瑾之问。
苏嫔道:正是。
顾瑾之笑了笑。
张渊虽然被人尊为苏州神医,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他治妇人的疾病时,总有偏颇。
当初顾瑾之大舅母的病,张渊就没治好。
还闹了点不愉快。
他算是顾瑾之积累名声的第一块垫脚石,顾瑾之对他印象深刻。
那您感觉如何?顾瑾之又问,吃了药。
当时应该有效的。
当时感觉如何?
苏嫔想了想,道:先吃了半夏朴厚汤,吃了三剂就好了。
而后,刮了大风,又是暴雪,我去给太后娘娘请安时,受了点风。
回去喉咙又不舒服。
似有什么覆盖住了,既无法下咽,又无法吐出。
再喝那半夏朴厚汤,就没什么用了。
张太医重新开了消炎利咽的方子。
更是没用。
十天前,他又说,可能是气血郁结,就开了活血化瘀的方子。
吃了这么些日子,仍是不见好。
太后娘娘说,等王妃过年时进宫,求您给我瞧瞧。
张太医有好医术的。
顾瑾之道,他在苏州颇有名气。
只是,每位大夫都有自己的弱项。
像我。
外伤就不那么擅长。
精通一样需要化大力气,医者要精益求精,自然也要扬长避短。
张太医的短处,就是妇人科了。
不知道怎么,这次您请到了他。
苏嫔微讶。
她根本不知道。
她只是通知了内侍。
内侍替她请的太医。
您已经病了这么些日子,我看您的咽喉,仍是无炎症,所以消炎利咽的方子根本无效;而半夏朴厚汤,治疗梅核气有很好的疗效。
可我看您,并非单纯的痰气郁结之证,故而一开始有微效,而后又复发,并不能完全治好。
顾瑾之分析给苏嫔听。
苏嫔见她说得这么清晰肯定,就知道她能治,大喜,道:您给我开个方子,我感激不尽。
我这病,就依仗您了。
咽喉里有东西,不说是什么大病,却非常难受。
苏嫔却病了两个多月。
她承受的痛楚,比她表现出来的更多。
她非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