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节烧心(2 / 4)

加入书签

延陵,规矩没有京城那么严格。

孩子健康,老人健朗,这是最大的福气了。

一晃,已经两年了,顾瑾之把祖父的知识学了个九成熟。

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她开了方子吃药。

她就没有必要再掩饰自己前世的本事。

只是,家里人谁有了病,开始露出征兆时就被顾瑾之发现,开了药方。

吃过之后,病就痊愈了。

因为防微杜渐的时候治好了,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情况严重,还以为自己原本就是小病,顾瑾之也是小手段。

于是,她得了个半桶水的名头。

没人相信她有医术。

“瑾姐儿,你怎么又发呆?”

四月初三,是顾瑾之的大舅母孙氏寿辰,母亲带着顾瑾之和胞弟顾煊之去贺寿。

华盖浓流苏马车吱呀着前进,母亲顾三夫人替胞弟顾煊之整理衣襟,回头就看到顾瑾之坐着发呆,不由轻轻喊了她一声。

顾瑾之回眸,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

而母亲最不喜欢她发呆。

每每看到她怔愣,母亲心里就咯噔一下,生怕她是个傻的,就要喊她一句。

“等会儿嘴巴要甜,见人就要叫……”

母亲又叮嘱顾瑾之。

顾瑾之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

她点头,说了句:“我记住了,娘。”

打住了母亲的唠叨。

“坐席的时候不要发呆!”

母亲还是停不下来,又叮嘱了她。

顾瑾之从前总是恹恹的,坐着谁也不爱搭理,一个人安静想事情,家里的亲戚时常在背后说她脑子不好,有点问题,母亲气的要死。

时间久了,顾瑾之是个傻姑娘,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今年十二岁都没人上门求亲。

母亲为此忧心忡忡。

顾瑾之又是淡笑,继续说了句:“知道了。”

真知道还是假知道,顾三夫人无从得知。

见顾瑾之一脸顺从,就没有再说她。

车子就到了青果巷。

青果巷是延陵府最有名气的地方之一,住着延陵两大望族:宋氏和姜氏。

其中的宋氏,就是顾瑾之的外家。

延陵宋家,闻名江南,乃是三百年的望族。

宋家历代出了不少名人。

比如顾瑾之的外曾祖父宋铭,是抗倭名将,死在战场上,被文人墨客大肆褒奖,流传至今。

又如顾瑾之的二舅舅宋希,才惊江南的神童,十五岁中了进士,乃是当朝第一人。

他在翰林院两年,而后辞了差事回到延陵,整日诗书字画,已有了江南第一才子之称。

他的书画,千金难求。

后世的青史上,都有宋铭和宋希的名字,顾瑾之很是感叹。

原来这就是千古留名。

顾瑾之的外祖父和大舅舅没什么名声。

外祖父曾经做过温州刺史,大舅舅如今乃是江苏苏州盐法道,极好的肥差。

宋氏一脉就繁盛至今。

马车直接到了宋府的垂花门前。

顾瑾之三人下了车,二舅母秦氏带着丫鬟仆妇们,亲自迎了出来。

“煊哥儿又长个儿了!”

二舅母笑着对母亲说,“我们家俦哥儿比他还大两个月呢,个子不及他一半。”

俦哥儿是二舅母的幼子,学名宋言俦,今年也七岁了。

“小孩子长个儿哪有定论的?”

母亲笑着道,“长得晚,将来长得好。

您性子太急了……”

二舅母呵呵笑:“可不是,我恨不能他一下子就长大了……”

说得大家都笑。

而后二舅母又夸顾瑾之长漂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