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苗州之战前奏(3 / 4)
民通个信儿。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怪他,毕竟张松民这次跟太平军交锋的时候,根本没想过要和李宏信通风报信儿,所以这件事情也不能完全怨李宏信。
再加上李宏信这些也是忙的焦头烂额的,也就没有注意太平军的动向。
(其实就是注意了也没多,大多数时候太平军的行军机密谁也弄不到,而且李宏信跟太平军中间还隔着这个张松民的地盘,也派不出去多少人。)
对于李宏信来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太平军拿下湖州之后没有接着继续着急南下把自己的苗州也打下来。
而是现在湖州好像要恢复一下民力和生产,这李宏信就放心了,恢复民力和生产,估计没有个三年五载都见不着什么大的效果。
就算李琦在心急估计也得花几个月时间。
自己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喘口气儿了,但是哪怕认定自己现在是安全的,李宏信也不敢放松一下,依然在湖州和苗州边界安排了不少岗哨,随时准备侦查太平军的动向。
(毕竟李宏信不想像张松民一样,等到敌人打上门来了才知道,只能匆忙应担)
但是在四月二十二,随着一个特殊的客冉来,这份平静,就逐渐被打破了。
李可用,张松民的义子之一。他在张松民部的义军当中也属于一个异类。
其他各路将领,尤其是贵为大王义子的哪个不是领着兄弟们一起快活,一起搂钱,一起抢粮食,一起强抢民女。
就他不一样,严格看管自己手下的部队,不准随意掳掠百姓 侮辱妇女。
而且他还把自己手里的粮食拿去分给那些百姓。
但是这个行为不仅在自己士兵和同僚眼中落不到好,在张松民那同样捞不到好。
毕竟谁知道你这行为是不是要收买民心,把张松民车翻了自己上位。
所以张松民逐渐就冷落了这个义子,甚至开始若隐若现的打压他。
削减他的兵力,大军一起去作战的时候都没有带上他,反而让他看守后方。
当时大伙就觉得李可用这个人要不行了,就连李可用自己也觉得自己可能还是退居二线明哲保身一点要好,但可惜他现在不用担心这些了。
张松民带着四万大军全军覆没,就连那一堆上了战场的义子都没有了。
只有李可用因为留守后方有时间逃跑捡回了一条命。
不过虽然张松民对李克用颇为猜疑,甚至后来还打压他,但是李可用对于他的义父却并没有多大怨恨,他理解了张松民这么做的理由。
再自己当年就是一介孤儿,还是张松民看中了,他将他抚养长大,这份养育之恩在李可用看来怎么报答都不为过。
所以李可用跋山涉水来到的苗州,就是为了准备找李宏信与他合作,共同对抗太平军,为他的义父报仇。
而且太平军这两年时间不到,攻城略地无所不能,如同以蛇吞象一般吃下大半个中原。
其企图恐怕就在路边的三岁孩都知道,李宏信哪怕为了自己考虑,也不可能不对付太平军。
李可用刚进入苗州的时候,甚至还被几个原的哨兵拦住的,双方因为口音不通用,了好半才理解对方的意思。
李宏信的部下无论文臣武将对于李可用投靠这件事相当不赞成,毕竟这人以前是张松民的义子,谁知道他抱着什么心态来的,别祸水东引把太平军提前招惹过来,那可就更妥了。
但是李宏信。却是力排众议,决定收下这个张松民的义子。
首先张松民。确确实实是已经死了,无论李可用是它的义子也好,还是亲儿子也好,追究这些都没有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