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数风流人物(5 / 9)

加入书签

剑开天庭。

还有你那宋师伯,这一年都静不下心来炼丹,愁得不行。”

李玉斧轻声问道:“掌教师叔既是吕祖转世,也是齐玄帧转世?”

俞兴瑞笑了笑,“大概是真的,管他呢。”

俞兴瑞拍了拍这个亲自从东海领上武当山的徒弟肩膀,柔声道:“你小子随掌教师弟的性子,能吃能睡,就是天大福气。”

李玉斧挠挠头,尴尬道:“以前那世子殿下上山,掌教师叔还能够镇着这位公子,我恐怕就只有被打的份了。”

俞兴瑞哈哈笑道:“你别听那些小道童们瞎吹牛,你师叔当年一样被那世子殿下好生痛打痛骂,世子上山练刀那会儿,你师叔没少受气,不过也就亏得他能苦中作乐,咱们几位那可就是幸灾乐祸了。”

李玉斧愕然。

俞兴瑞指了指峰外风景,由衷笑道:“掌教师弟就是在这里一步入的天象,也是在这里入的陆地神仙。

都只是一步之事。”

李玉斧回过神,心生神往,轻声道:“看似一步,却早已是千万步了。”

俞兴瑞欣慰点头:“正是此理。

一心求道时,不知脚下走了几步,忘我而行,方可有机会一步入大道。

至于如何才算忘我,师父迂腐刻板,悟性不佳,不敢误人子弟,但是起码知道一点,每日辛苦修行,却不忘算计着到底走了几步,绝不是走在大道上。

这也是小师弟比我们几位师兄都智慧的地方,我不求道,道自然来。”

李玉斧点头道:“道不可道。

妙不可言。”

俞兴瑞缓缓离开小莲花峰顶,回头瞥了一眼与卧倒青牛笑着说话的徒弟,会心笑了笑。

既然小师弟是吕祖,那有一句遗言便等于是吕祖亲言了。

武当当兴,当兴在玉斧。

————

靖安王府。

据说裴王妃一心参禅,久不露面,本就冷清的王府便愈发凄清。

天色阴而不雨,凉而不寒,好似女子欲语还休。

半生在京城半生在襄樊的靖安王赵衡坐在佛堂屋檐下,轻轻捻动缠在手上的一串沉香佛珠。

只有一人与这位荣辱起伏的大藩王相对而坐。

正是那位年纪轻轻的目盲琴师,自刺双目绝于仕途的陆诩,书香门第,父辈皆是当世大儒,却因为以直笔写西楚史书,被屑小之辈钻了空子,被朝廷降罪,落魄十年,给青楼名妓弹琴谋生,在永子巷赌棋十年糊口,不知为何,时来运转,不但进入靖安王府,还成为了被父子二人倍受器重的幕僚,便是到今日,从永子巷被带入帝王家的年轻人仍是觉得恍若隔世,所谓鲤鱼跳龙门,万千尾鲤鱼争得头破血流,到底才几尾能跳过龙门?陆诩戴罪之身,能被靖安王赵衡青眼相加,实在是情理之外,意料之外。

赵衡闭着眼睛,转动拴马静心的念珠,淡然问道:“陆诩,可知为何不让你与珣儿一起入京。”

目盲年轻人摇头道:“不知。”

靖安王睁开眼,望着灰蒙蒙天色,笑道:“这些日子让你隐姓埋名辗转做了各衙小吏,可曾抱怨?”

陆诩摇头微笑道:“陆诩十分知足。”

赵衡撇头看了一眼年轻书生,“你连著二疏十三策,立志要为君王平却天下事,第一疏立储、庙算与削藩,珣儿战战兢兢被我逼着带去京城面生,引来龙颜大怒。

第二疏共计十策,只言针对北莽的用兵之策,一讲北莽两姓与南北两朝,二预测北莽分兵意图,三说敌袭应对,四安边备马,五调兵遣将,六说两辽,七和亲,八馈运,九收龙腰州,十灭北莽。

龙颜再度震怒,不过珣儿传密信回襄樊,却说连那张巨鹿与顾剑棠都十分重视,甚至连素来不喜欢夸人的旧西楚老太师都在朝廷上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