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海级战舰(2 / 3)
在外形上,与湖级战舰一脉相承,看起来极具科幻感。
而新式战舰内部布局方面,特别是在居住区和作战区的设计上,思路也跟湖级战舰差不多,同样内置了一个旋转装置,用做作息、冬眠区。
之前的居住飞船也算大了,但总体上还是以一个个并不算宽敞的悬挂模块构成,所以在居住飞船上生活的人们,很容易就能感觉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狭窄的舱室,就算做成了街道的模样,还是直观感受到,因为每一个悬挂模块真不算大。
经过身体强化后的人类跑步速度很快,但多数人还是喜欢用代步工具。
可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在一些拥有地球情怀的设计师手下,这些好环境被设计成十分具有地球特色的风格,甚至在空间富足的情况下,很多当年在木卫四基地用作食品的植物,现在也被用在部分场景的绿化点缀上。
这些植物算是人类母星为数不多的植物了,虽说它们也是蔬菜食物,但用作点缀,还是让人有很大亲切感的。
居住飞船的结构同样无法脱离大滚筒形状,只不过更大了而已。
这也就造成了另一个问题,即飞船内部的重力效果差异变大,为了解决缓解这个问题,设计师把休息区、住房区都划分到相对适合的重力环境,而其他的活动区、功能区则放到重力环境跟地球重力差异较大的环上。
经过基因技术改造之后的人类可以适应高G冲击没错,但常年呆在失重环境依旧会有其他方面的影响,科学家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找到并消除这些影响。
其实就算找到了这些因素,人类也不敢直接大刀阔斧地对这种数十亿年重力适应基因进行改造,之前也说过了,那是会影响到整个人体各个方面发育和机能的因素。
所以截至目前,人类还是将摆脱这种旋转式居住飞船的愿望放在未来科技上,而不是粗暴的改造自身。当然,若是有朝一日能完全搞清楚人体适应重力环境的所有机制,那么完全生活、生长在失重环境也不是不行,只是到时候在地球重力环境活动就变成一种情怀和爱好、习惯了。
这是生物、生命研究方面的问题。
而今人类的关注点,却在被冠以海级战舰之称的新式战舰和新式飞船上。
常规的海级战舰都是在当初的实验样品飞船上设计而来的,唯有现在这一艘刚刚开工的飞船,是独立设计的。
它的大小比常规海级战舰好大一些,长度达到了14~15公里,高、宽度达到6~8公里。它之所以比常规海级战舰大,是因为人类要求它拥有更强的装甲,更加综合的能力。那比常规海级战舰要大的部分,大部分空间结构都是复合装甲,如同某些动物鳞片一样一层一层叠在那里。
显而易见,这艘战舰就是未来人类的新旗舰,名字依旧没有变,还是叫天琴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