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与枷锁(2 / 3)

加入书签

键轮次。中国足协给予的“自主选择”特权看似宽厚,实则是一道残酷的选择题。

    选择提前归队集训(哪怕只是提前一两周):意味着他将缺席里尔至关重要的联赛和杯赛。刚刚重建的团队默契和上升势头可能因此被打断。队友们会怎么想?教练组会怎么想?那些在他低谷时重新接纳他、信任他的队友,会不会觉得他“背叛”了俱乐部的共同目标?主帅保罗·丰塞卡那锐利的眼神浮现在他脑海,他刚刚才向主帅证明了自己是球队不可或缺的核心。

    选择最后时刻归队:虽然能最大限度地为俱乐部效力,但仓促融入国家队新战术体系的风险极大。新任主教练的战术要求、与新队友的配合生疏、长途飞行的疲惫、时差的困扰……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让他在万众瞩目的亚洲杯上表现失常。届时,“特权球员”、“不融入团队”的指责将会铺天盖地。更关键的是,杜邦教练的教诲言犹在耳:“领袖是凝聚者,是催化剂。”他若最后时刻才加入,如何承担起凝聚国家队、点燃队友的责任?这与他刚刚领悟的领袖之道背道而驰。

    更深的忧虑:国家队的环境复杂程度远超俱乐部。这份“特权”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将自己置于所有队友之上,无形中可能制造隔阂和嫉妒。“无限开火权”意味着其他前锋(包括一些资历更老或有实力的球员)可能沦为配角,团队氛围是否会因此变得微妙?星火资本和足协的商业诉求,是否会干扰纯粹的足球目标?他能否在巨大的政治和商业压力下,仅仅专注于比赛?

    一面是刚刚重拾信心、亟待他引领前进的俱乐部战友,是他在欧洲立足、冲击更高梦想的根基;另一面是来自祖国前所未有的巨大期许和赋予的特权,是十四亿人目光的重量,是确立民族英雄地位的机遇,也包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涛哥,”林阳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捏着那份沉甸甸的文件,指节微微发白,“这不是特权……这是枷锁。比任何合同违约金都沉重的枷锁。”

    陈涛脸上的兴奋凝固了:“阳仔,你在说什么?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想想看,亚洲杯冠军核心!想想国内的市场!想想……”

    “我想的是,”林阳打断他,眼神复杂地望向窗外里尔训练基地的草坪,那里有他刚刚和队友们一起挥洒汗水、重建信任的印记,“我想的是,如果我为了这个‘特权’离开,在最关键的时候缺席,丰塞卡教练会怎么看我?博尔达拉、约罗、戴维他们……会不会觉得我是个逃兵?我们刚刚才重新凝聚起来!”

    他想起了逆转巴黎后更衣室的疯狂庆祝,想起了陷入低谷时那些复杂疏离的眼神,更想起了战胜南特后队友们毫无保留的拥抱和信任。这份在泥沼中重新建立的羁绊,弥足珍贵。

    “可那是国家队!林阳!”陈涛提高了音量,“为国效力是最高荣誉!而且这次条件如此优厚,几乎是为你量身定做!错过这次,下次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足协的新班子能维持多久?星火的投入能持续多久?这都是未知数!”

    陈涛的话像针一样扎进林阳心里。为国效力,是他心底从未熄灭的火种。穿上那身印有五星红旗的战袍,在洲际赛场上为祖国拼搏,是他儿时的梦想,也是父亲的夙愿。如今机会以如此“特权”的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