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 章 回乡祭祖(3 / 4)
另一房妻室,芹兰夫人就此回了南洋娘家。
没了长辈,作为儿媳的琴太太也带着儿女搬出大浦区老宅,住到离市区更近的渣甸山别墅。
自郭老夫人离世,郭时就开始吃素信佛,一年到头,有一半时间都在寺庙斋戒听经,如今住在老宅的也就只有二太太石氏一房。
“再有他的情况,及时跟我汇报。”
电话另一端,琴太太刚吃过早午饭,预备打电话约人来家里摸牌,听到说郭斌十分胜任药物研究所的工作,警惕心一点点儿拔高起来。
“好的,太太。”
向琴太太打报告的耳报神是药物研究所内专管药库的钱叔,他是郭家老人,家里几代人都在帮郭家打理家业。
郭家在香江主要经营收购中药材及进出口贸易,以及西药研发和米粮业。
米粮业是郭家祖上传下来的生意,最早可以追溯到1408年(即永乐六年),当时,郭家连同广府内的多位大商人成立广府商帮,靠海上航运将茶叶、丝绸、瓷器等物贩卖到南洋、暹罗、苏丹,又将这些属国产的香料、药材、粮食等物运回本土售卖。
广府商帮历经战乱、天灾以及家国兴亡更替,勉强维系至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后因朝廷几度关闭贸易出口口岸,致商帮损失惨重,再加上一场烧了七昼夜的大火,以及当时的动荡时局和列国入侵,更致命的是朝廷多次勒令商会缴纳给列国的条约赔偿款。
一笔笔天价赔偿款,致使广府商帮走向没落,郭家的家族生意也因此一步步走向衰败。
到了郭老太爷的父辈那一代,家业早不复旧时兴旺,也无富可敌国的盛况。
好在祖上庇佑,让郭家连着出了两代能人,郭老太爷郭奕丰在战乱时举家南迁,避开灭顶之灾。
长子郭时维稳守家业二十年,振兴家族生意。
次子郭嘉、郭淳留守北地固根基。
如今内外形势大好,琴太太不肯让渔家女生的两个贱种分一杯羹,又问钱叔,“北边运送过来的药材,阿斌都处理好了?”
“除了给南洋那边送去的几箱寻常药材,其余几批药材都已经连夜入了药库。”
听出琴太太的厌恶,钱叔握着电话,再次提醒,“研究所跟玛丽医院三年一次的合作补充协议,要等着大小姐回来后续签,眼下大小姐返程没定,人也联系不上,医院那边还需要五少爷去应酬……”
“行了。”琴太太不想听,“那边你多盯着点儿,挂了。”
“啪。”
*
一通电话接完,又响起一通。
“铃铃铃——”
沈明礼拿起电话接听,是小妹沈明铃,托他向家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