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洛氏代唐(3 / 4)
【洛尘控制的洛海王船队已如同一个庞大的跨洋经济实体。他利用绝对的海上霸权,彻底垄断了大唐与西方、南洋、乃至新大陆的所有海上贸易渠道。】
【丝绸、瓷器、茶叶,这些传统的出口王牌,其定价权已完全掌握在船队手中。】
【船队通过控制出货量和销售渠道,一方面抬高其在海外的售价,赚取惊人利润。】
【另一方面,则压低了在大唐境内的收购价,使得江南等产地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来自异域的玻璃器、钟表、呢绒、香料等奢侈品,被同盟大量输入大唐。】
【这些商品主要面向权贵和富商阶层,定价高昂,如同抽水机一般,持续不断地将大唐境内的白银吸走。】
【洛尘有意识地选择那些在朝廷中有一定影响力、且与北方传统军事贵族集团存在矛盾的江南籍官员或士绅,给予他们独家代理权、低息贷款甚至是干股分红。】
【这些人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他们在朝堂上为同盟的利益发声。】
【建元十五年,北方匈人再次大举寇边,军费开支剧增,朝廷财政终于到了崩溃的边缘。】
【早就成年的建元帝,想要借此江南集团的手,从内阁手中夺取力量,完成亲政。】
【建元十五年,末,建元帝重组内阁,重用江南派压制北方派。】
【然而在皇帝和江南派的前后夹击下,以及匈人强大的攻势下,北方派直接在朝中溃败,大权完全落入了江南派的手中。】
【建元十六年,江南派推行开放,引进洛氏资本,在国内训练新军,以对抗匈人。】
【不甘心再次被架空的建元帝,暗中勾结新军统领,想要夺得京城大权,压制江南派。】
【然而建元帝的信,第二天就被人公布在了朝堂上。】
【朝堂众臣群情激愤,纷纷指责建元帝是昏君,是暴君。】
【皇帝威信扫地,朝中各势力纷纷选择投靠江南派。】
【建元十六年,经过内阁讨论,洛尘正式被朝廷加封异姓王,并进入内阁。】
【建元十七年,洛尘率新军在燕州迎战匈人,大破匈人十万主力。】
【班师回朝后,洛尘被朝堂众臣推举为内阁首辅。】
【建元十八年,建元帝组织太监意图谋反,但是被朝臣提前察觉。】
【宫内所有太监宫女全部被一并移走,整个宫殿中只有建元帝一人。】
【建元十九年,建元帝在宫内患病身亡。】
【由于建元帝未留下任何子嗣,朝廷陷入了立君难题。】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