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月4日四(3 / 6)
华夏之文脉,名山峻岭神州之风骨。
仅林木郁茂始皇帝之陵冢,便立世境大观之垂范。
人们多有关注里面到底珍藏了多少六国得来的奇珍异宝,少有对大秦几百年经营终究实现六国一统,却又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土崩瓦解的深思。
不禁使人想到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古代谶语。
亡秦者,非项氏也,实李斯一念之间把大秦推向灭亡的深渊。
李斯者,楚人也。
李斯之罪死不足惜,身为国相与奸盗同流。
始皇巡狩途中,突遭暴薨,一统稍安,国运生变,民生跳荡,命悬临渊。
李斯身为国相不能挺身秉正驱恶,却权衡利弊与奸盗同流合污,于私深负始皇帝生前之信赖,于公不顾民生劫难之涂炭。
始皇帝暴薨诚属天意,大秦灭亡确属人为。
大秦贤君数百年潜心之经营,至始皇帝六合一统。
国制始创,千年不改。
铁血激流,众志成城。
华夏版舆,誓死坚守。
几十年垂拱之治变换人间气象。
意万世之不灭,实二世而崩。
尖兵利器不能护国运之永宁,政权更替亿兆又遭涂炭。
赵高夺贤立孽,视大秦国为囊中私物。
李斯顺赵高为孽,非赵高思谋李斯已久,实久察李斯非誓死秉正之臣,私心多露端倪。
韩非出使秦国,李斯忌恨韩非之高才,使韩非入狱自杀。
李斯身为国相鼠肚昭然,不能成其大事必祸其大害。
李斯上书洋洋洒洒以谏逐客,名为大秦,实为自保。
赵高诛斯,咎由自取。
赵高者,天生之孽恶;李斯者,天生之小人,愧于心,负于君,毁于身,败于名。
此失公信某私利之害也。
灭大秦者,非项籍者,赵高也。
赵高灭秦者,非自专也,李斯助孽也。
顺从强盗无异于强盗。
李斯与子刑戮而叹,非可怜也,实天下之大笑话也。
身为国相,关键之时不为正义挺身而悔罪,不为大秦没落而悔恨,为不能畅意游猎而叹惜,实万代痛恨之典范。
李斯身为国相却不能权衡利弊,贤佞摆在眼前却为了自身利益顺逆叛道。
关键时刻却把微薄的生命看得比大秦的基业还重。
不禁使人有感,
《惜春梦》
黑云压境势欲摧,痛失国君天下危。
急调边疆飞将回,铁蹄踏灭乱国贼。
《秦筝怨》
可谈天下主无明,奸臣贼子乱朝纲。
赦书一到扶苏死,蒙恬倒下秦国亡。
若李斯誓死立贤,凭着国相的威望未必不能成功。
使大秦基业能够继续延续,其功高过天。
况且秉正立贤,国相职责所在。
却违逆顺孽,使大秦国运倾翻,其罪受五刑所不能抵过。
微薄生命在国运大是大非面前肝脑涂地尚且微不足惜,何况力图私心助孽为恶以求自保。
时人游观黄土隆中而慨叹,而不自知秉正爱民之责之厉害。
叹古人兴衰之可悲,莫若去除贪腐之旧恶。
思民生之艰难,莫若于民共艰难,唯亲尝苦药,方知解毒之妙理。
今时不同往古,强者称霸立威,弱者趋炎附势。
弱肉不免蚕食,非强不能存生。
无限江山,白浪滔天,沁园春雪万里寒。
兵马俑严阵以待踏破贺兰山。
一晌贪欢,换了人间,挥手往事越千年。
紫禁城游客嬉笑登上金銮殿。
千载锦文,纷杂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