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紧急调整保计划(2 / 3)
制冷管线”实为隐蔽供电线路,连接着甲板下舱室的独立电源模块。进一步分析显示,该电源在过去七十二小时内持续输出低功率电流,足以维持照明、通风和监控设备运行。
“里面不止有人。”她抬头,“还有电子监控系统。他们在看里面的情况。”
郑宇轩沉默片刻,下令技侦组重新调取“渔丰8号”近三个月的所有进出港申报材料。重点筛查船员变更记录、物资补给清单和燃料消耗数据。不到十分钟,反馈信息传来:最后一次靠港时,申报补给物资为淡水、冷冻鱼饵和普通电池,但实际卸货清单中出现两箱未登记的UPS不间断电源装置,签收人为轮机长。
“轮机长叫什么?”郑宇轩问。
“张海涛,四十七岁,籍贯福建,有两次偷渡遣返记录,但未立案。”
赵亮迅速调出此人背景档案,发现其名下有一张以“渔业合作社”名义注册的SIM卡,过去一周内多次连接槟城郊外一处废弃信号塔,最后一次通信时间是三小时前,持续十七秒。
“不是汇报航线。”赵亮说,“是确认状态。”
郑宇轩当即拍板:“将‘渔丰8号’提升为一级目标。原定部署在‘海顺6号’方向的监视力量,抽调六成转向西南海域。空中侦察组每五分钟扫描一次目标区域,海上突击组进入一级待命状态。”
林悦同步更新离线模型,将预测路径重新计算。根据风向、海流和船只惯性轨迹,她推演出“渔丰8号”最可能的逃逸方向——向南偏西十七度,直插公海交界区。若不拦截,七小时后将进入无管辖水域。
“他们打算漂出去。”她说。
“不。”郑宇轩摇头,“他们在等信号。只要B7频段激活,就是最后撤离指令。”
他打开加密终端,创建三套备用响应预案。第一套代号“潮汐”,适用于信号正常激活且目标静止状态;第二套“礁石”,用于目标高速移动或信号中断情况;第三套“信天翁”,设定为对方主动释放干扰、诱骗追踪时的反制方案。每套预案包含独立的触发条件、响应流程和撤退路径,所有数据仅存于离线设备,未联网备份。
赵亮接过其中一份纸质指令副本,发现只有部分内容可读,其余区域被黑色油墨覆盖。
“你只掌握‘潮汐’计划。”郑宇轩说,“其他两套,由我和林悦分别保管。若我失联,按顺序启动。”
林悦将“信天翁”预案存入特制金属盒,嵌入服务器机柜底部的物理锁槽。盒内芯片与她的指纹绑定,强行开启会自动销毁数据。
赵亮收好文件,低声问:“要不要通知家属?陈建国昨天又来了,问有没有新消息。”
“不。”郑宇轩回答得很快,“现在任何外部情绪波动都可能被对方察觉。我们不动,他们就不知道我们已经变了打法。”
林悦忽然出声:“监测系统刚捕捉到一段音频残片,频率接近B7,持续0.3秒,来自浮动平台以西1.2海里。”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