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新线索指向旧地(1 / 3)
清晨六点十七分,档案室的灯光还未完全亮起。郑宇轩站在门口,手指在门禁卡上停留片刻,刷卡进入。他没有开主灯,只按下侧墙的局部照明,一束冷光斜照在靠墙的金属柜上。那柜子编号为K-6,锁扣边缘有轻微划痕,像是被硬物撬动过又复位。
他从内袋取出钢笔,翻转笔身,用指甲刮过底部。一道倒置的“K”形刻印清晰浮现,下方是一道短横线。他将笔尖对准灯光,比对笔帽上的锯齿划痕与档案柜抽屉边缘的磨损痕迹。两者走向一致,深度相近。
他拉开抽屉,取出三年前报废船厂案的封存卷宗。纸张泛黄,边角微卷。他在调度单右下角发现了同样的“K”形标记——极小,几乎与装订孔融为一体,但笔压均匀,线条连贯。这不是随意涂画,而是某种标识。他逐页翻检,共发现七份文件带有此记号,全部集中在案发前两周的物资调配记录中。
一张照片从文件夹中滑落。画面是船厂东区的地下管网入口,铁门半开,地面散落着几枚废弃的警用封条。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日期:三年前的四月二十三日。正是这一天,警方宣布船厂排查无果,撤回警力。
他将照片夹回卷宗,插入U盘拷贝电子档。系统提示需二级权限验证。他输入个人警号与生物密钥,页面跳转至日志记录。最后一次访问时间为昨夜23:45,操作者ID为“LY2078”,状态显示“已注销”。他复制ID,转入内网人事系统查询,结果为空。
脚步声从走廊传来。他迅速合上卷宗,将U盘收进战术笔袋。门被推开,林悦提着检验箱走进来,白大褂袖口沾着炭灰,与昨夜相同。
“你调取了K-6柜的访问日志?”她问。
郑宇轩点头。“你查到了什么?”
林悦将一台便携终端放在桌上,调出三维拓扑图。画面显示一条网格状压痕,与显微照片中的纸条边缘完全重合。“我比对了档案室所有抽屉压条,只有K-6柜的模具能形成这种0.8毫米等距压痕。匹配度98.7%。”
她顿了顿,打开另一份日志。“这个柜子在B7行动前夜被非授权开启,操作者ID正是LY2078。系统记录显示,有人用临时权限绕过了双因子认证。”
“LY2078是谁?”
“三年前的文职警员李岩。外调至边远分局,三个月后因病离职。系统里没有联系方式,也没有后续档案。”林悦调出一张扫描件,“这是他的外调审批表。签字栏的笔迹……你看这个起笔角度。”
郑宇轩盯着屏幕。那签名的末尾勾挑方式,与师父旧案卷宗中的审批签字极为相似。不是同一人所写,但出自同一训练体系——警校文书规范课的强制要求。
“他不该有权限接触这类档案。”林悦低声说。
“但他接触了。”郑宇轩合上终端,“而且留下了标记。”
林悦沉默片刻,从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