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3章(2 / 3)

加入书签

东道棉花的推广成果始终是李世民关注的焦点。

    眼下棉花收获完毕,市场的反应便成了新的重心。

    “这个价钱还算公道。”

    李世民的御案上陈列着几块不同的布料——丝、麻、棉、毛,他用指尖细细摩挲,感受着它们质地的差异,“只需二三十文钱,寻常人家便能添置一身新衣,质地远胜麻布。”

    棉布并非价格最低廉,透气性也非最佳,但其综合的实用性却无出其右。

    尤其用作贴身穿着,那种舒适感即便是华贵的丝绸也难以企及。

    事实证明,物品的价值并不总与其价格成正比。

    “确是如此。对寻常农户而言,购买棉布或许尚有负担,但对长安城里工坊的匠人们来说,穿上一身棉布衣物已是毫无压力。此布比麻布更耐用,保暖性亦佳,百姓们今年冬天可要好过了。”

    张阿难心中暗自懊悔,他自家今年未在朔州购置田地种棉,错失了这巨大的商机和便利。

    在长安城中,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因此近来,各家勋贵府邸纷纷派遣子弟北上朔州,为来年的棉花种植提前布局。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棉布,面露欣慰之色:“粮食增产,布匹丰足,再有剖腹产这类医术的出现和观狮山书院医馆的设立,我大唐今年的人口想必能有不小的增长吧?”

    人口,在这个时代即是国力的象征,一县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其在行政评级中的地位。

    若是往年,人口激增只会引发对土地和粮食不足的忧虑。

    但如今的长安城,无人再为此事发愁。

    恰恰相反,各类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旺盛,甚至从草原贩来的奴仆身价都上涨了三成,这反过来又刺激了登州淳于家和定襄达飞等人的捕奴队伍更加频繁地活动。

    “其余州县的情况尚不明确,但仅就长安而言,今年的人口增幅已超过一成。”

    “好!朕即位至今,总算能过上几天舒心日子了!”

    李世民的喜悦溢于言表。

    然而,世事总难两全。

    当君臣在宣政殿内畅谈盛景之时,范阳卢氏麻布店的掌柜却是一脸愁云惨雾。

    “东家,非是小的们不尽心,实是我们这麻布若再不降价,便要和棉布一个价了。”

    铺子里的伙计无奈地解释道,“百姓们又不傻,过去没得选,麻布再差也是最便宜的,只能买它。可如今有了棉布,价格相差无几,品质却天上地下,谁还愿意花冤枉钱来买麻布呢?”

    “这麻布的利钱本就薄如纸。早先被那羊毛制品一冲,咱们已经让过一回价了。眼下要是再降,这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