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煜煜发光(3 / 5)

加入书签

 两人走到最有名的未名湖一带,林木幽深,烟波浩淼,远处图书馆的灯光忽然次第亮起,像一把碎钻撒在湖面上,惊飞了一行夜栖的灰喜鹊,还有暗处拥吻的几对情侣。

    初见牵着张云起的手坐在未名湖畔的一片草地上,月亮悄悄升了起来,四野有虫鸣蛙叫声,几个醉醺醺的诗人坐在亭子里,他们正为海子是不是死于资本主义异化吵得面红耳赤。

    张云起听着觉得挺有意思,笑着说:“北大和别的学校确实不一样,反思精神很浓。”

    初见脑袋靠在张云起的肩膀上,张云起感受到女孩身体的纤细柔软,她抿嘴说:“是的,最近我们学校里面掀起了人文精神大讨论,可能是市场经济初期,社会转型引发的价值观碰撞,这在北大比较常见。”

    张云起伸手扯掉粘在初见马尾辫上的一个飞絮,又低头亲了亲她的脸颊,说道:“有哪些价值观碰撞呢?”

    初见想了想,说道:“这个主要是哲学系的陈来、王守常教授发起了《市场经济下的人文精神何以可能》讲座,陈来教授提出的是‘人文精神是抵抗物化的最后堡垒’的观点,而张岱年教授强调‘中西文化对话中的主体性危机’,批判工具理性对人文价值的侵蚀,呼吁重建知识分子的精神独立性,这个讲座引发了全校范围的讨论,然后中文系和历史系的学生组织多场辩论会,探讨知识分子使命与商品经济冲击。”

    张云起笑道:“你也参加了辩论吗?”

    初见红着脸点头:“嗯,我想锻炼一下自己。云起你支持我么?”

    张云起起身摸了摸初见的脸颊:“当然了,金子埋在土里久了也不好,我媳妇就应该煜煜发光。”

    初见抿着嘴笑,仰头把脸在张云起的脖子里磨蹭了一下。

    张云起又问道:“你们这些辩论都有哪些主题?”

    初见想了想,说道:“好几个呢,比如学术是否应为市场服务?知识分子应坚守书斋还是介入社会?精英文化的消亡与大众文化的兴起等等。这场辩论甚至引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公开交锋,我们系里也在二教举办‘王朔现象批判会’,把通俗文学热潮视为精英文化危机的缩影,辩论‘雅俗界限’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张云起点头,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加速,社会价值观发生剧烈变迁,商品经济的浪潮冲击传统人文领域,所谓的精英文化和知识分子面临着“边缘化”与“学术功利化”的双重压力。北大作为人文社科重镇,成为反思这一转型的核心阵地,这也很正常。

    当然,他甚至不用去了解,也知道这些北大天之骄子的讨论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谁都提不出来可操作的文化重建方案。

    至于所谓的人文精神是抵抗物化的最后堡垒?那就再过十年来看看,连北大的堡垒——博雅塔顶的避雷针都会被移动公司承包去!

    所以,在他看来这些讨论大多数都只是怀旧情绪,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